慧通综合报道: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在平稳运行中存在风险隐忧。面对国内外金融市场 波动,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寻求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平衡。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保持合理信贷投放,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稳增长
尽管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危机,但复苏的道路曲折而漫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依旧疲弱,其中发展中国家约为5%。相比之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着旺盛活力。为了实现7.5%这一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进行货币政策操作,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
从社会融资规模看,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超过10万亿元,并且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人民币贷款增长平稳,人民币贷款增加5.08万亿元,同比多增2217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0%。二是企业债券净融资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带动直接融资比重继续上升。三是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机构表外获得的融资明显增多,多元化的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
从人民币贷款情况看,今年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2%,贷款投向出现积极变化,表现在:产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长回升,基础设施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升,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快。
从货币供给量看,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M2)同比增长14%,基本符合宏观调控预期和稳健货币政策要求,趋近今年初确定的13%的预期增长目标。
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经受了考验。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出现较大波动。6月下旬以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市场,货币市场已恢复平稳运行。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1%,超额准备金余额达到2万亿元。实际上,货币市场波动只是一种短期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且货币市场利率的适度变化有利于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审慎稳健经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更有效率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操作调结构
稳健货币政策是指让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让货币信贷增长回归正常水平,以保持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呈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二是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和高消耗支撑。事实证明,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不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必须以稳健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核心就是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础上,不是通过经济刺激计划,而是通过金融改革和结构调整来“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即通过政策整合,将整个社会的资金活力释放出来,尤其是将民间的资金活力释放出来。其中,“用好增量”的关键是优化金融体系结构,积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建立更具竞争性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盘活存量”的重点是完善市场定价机制,让市场供求决定资金价格,让市场力量在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与变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加快推进金融改革进程。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看,在实现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后,前不久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包括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从汇率市场化改革看,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已从0.1%逐步扩大至1%,随着人民币汇率出现小幅、双向浮动,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开始减少,国际收支向均衡方向调整。从资本市场开放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资本项目交易分类标准,在七大类40个项目中,目前我国实现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的项目为30类,占全部资本交易项目的80%左右。从整体上看,我国距离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已不是很远了。
加快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促发展
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货币条件和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结构调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寻求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平衡。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以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常备借贷便利等创新工具组合,适时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并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价格水平稳定,促进货币政策工具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保持金融市场总体平稳运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市场取向,加快金融改革。继续沿着市场化方向,逐步解决阻碍金融发展的深层矛盾。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基础上,逐步放宽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健全人民币利率体系,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适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推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提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将货币政策操作与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结合起来,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增强资金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消费、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绿色环保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立更具竞争性的金融服务体系。改革相关审批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标准,积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金融企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允许发展成熟、经营稳健的村镇银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内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探索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释放民间资本活力,建立更具竞争性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实体经济、“三农”、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全覆盖的金融服务。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转810,业务QQ: 1468256543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