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美国中西部地区50年一遇的大旱引发玉米、大豆和小麦等粮食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巴克莱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宏观经济放缓、物流改善以及能源价格下滑,新兴市场国家有能力应付这一轮全球粮食价格上涨。
巴克莱还重点讨论了中国的情况。市场普遍认为,近期全球粮食价格上升给中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因为食品通胀是中国通胀的主要推手。在目前这个时点,通胀上升会被市场认为是限制中国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重要阻力。
巴克莱指出,中国今年的通胀目标是4%,而6月份中国CPI读数是同比上涨2.2%,年初至今平均涨幅是3.3%。因此,下半年食品价格涨幅要非常明显才会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放松构成限制。就目前来说,与其说是食品价格,不如说楼价的企稳回升正在限制中国央行的行动。
巴克莱认为,短期来看,中国的通胀风险较低,并且给出了三个原因来解释为什么国际粮食价格上升对中国威胁不大。一是,良性的气候状况及目前所处的猪生产周期意味着今年中国的猪肉和粮食供应将保持稳定;二是,中国的食品通胀主要是由国内的因素所决定的。中国在大米和小麦方面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尽管对玉米和大豆进口的依赖有所上升,但这对中国通胀的长期影响要大于短期影响;第三,有三个因素在推高通胀的传导过程中非常重要,那就是通胀预期、囤积和投机,这三点一般发生在通胀环境当中并得到加强。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