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从表面上看,即将“改朝换代”的法国似乎才是当下欧元区变数最大的国家。不过,在很多市场人士看来,希腊才是投资人和政客们最应该担心的大麻烦。由于支持欧盟财政紧缩政策的两大政党在最新的议会选举中都未能获得足够多的票数,希腊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会陷入政治僵局,而这可能直接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盟中断对该国的援助。
最早在下月,希腊就将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命题近期也再次被提出。有分析认为,希腊、法国政局不稳致使欧债危机再度升级,可能迫使欧美央行祭出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措施。
希腊面临6月大考
上周末提前举行的大选是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一次议会选举,也是希腊从欧盟及IMF那里连获两轮救助贷款后的第一次大选。这次选举中的一大议题,是希腊是否应该继续履行其与国际债权人达成的救援协议,通过实施紧缩和改革措施最终摆脱债务危机。
从最终结果看,希腊目前两大支持外部援助的政党都未能在周末的选举中赢得足以组建联合政府的国会多数席位。
分析人士认为,相比法国,希腊选举结果带来的市场影响可能更大。澳新银行全球市场研究主管理查德表示,希腊选举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按照目前的结果,还不清楚到底谁能成功组阁,新的政府能坚持多久,对希腊与外界达成的援助协议态度又是如何,等等。
依据希腊宪法,在选举中获得最多票数的新民主党将有三天时间来组建政府。如果失败,接下来票数排在第二位的左派政党联盟将获得组阁的权利,依此类推。如果三大政党都无法成功组建联合政府,希腊将在大约三周后重新投票。
根据日程安排,希腊的下一场严峻考验将在6月份到来,届时希腊必须让议会批准在2013年和2014年额外削减约115亿欧元的开支,以换取欧盟和IMF的进一步援助。按原定计划,由欧盟、IMF和欧洲央行组成的代表团将在未来几周内抵达雅典,以敲定希腊进一步削减开支的细节。
从目前的政治形势看,批准上述削减开支计划似乎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而这可能直接导致希腊的外部援助“断供”。上周日,欧盟和IMF方面就放话警告说,希腊必须严格遵守财政紧缩计划,包括在6月份采取新的举措。
真的退出欧元区?
随着国内政局眼看就要陷入僵局,外界对于希腊危机可能恶化甚至退出欧元区的担忧也再度升温。
德国Berenberg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霍尔格表示,在上周末的选举前,该行就预计希腊因为救助资金中断而被迫在今年稍晚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高达40%。而从选举结果看,这一可能性显然没有下降。
在希腊选举结果出台后,“末日博士”鲁比尼就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希腊的欧元区成员资格悬了,欧元区外围国家得提防了”。
鲁比尼认为,希腊选举的结果要比法国大选“严重得多”,因为希腊选举结果会引致混乱,而奥朗德最终会被证明只是反对财政紧缩方面的“温和派”,并没有他在竞选时表露出来的那么强硬。
美国高频经济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韦恩伯格表示,如果希腊组建一个不合作的新政府,很可能会导致IMF和欧盟中断对该国的援助,后者可能诱发希腊政府关门、国债违约等恶性事件。
奥地利总理法伊曼周一表示,在上周末“戏剧性”的选举结果公布后,他预计希腊未来几周将讨论离开欧元区的可能情形和后果。
央行可能再出手
尽管德法等国之前曾暗示,如果希腊拒绝接受外部援助,他们可能允许希腊退出欧元区,但如此危险的先例一旦开启,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令欧元区陷入崩溃边缘。
分析人士表示,在多场选举发出令人担忧的信号之后,市场接下来会密切关注欧洲央行的任何言论,以期从中找出当局准备好进一步出手救市的线索。
Cumberland顾问公司首席投资官克托克表示,他们预计欧洲央行还会启动一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此前央行已通过两轮该措施释放流动性上万亿欧元。
不仅是欧洲,克托克表示,欧元区局势生变可能促使日本、美国采取进一步措施,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提振经济。“一旦市场意识到政治风向正在重回放宽货币政策的方向,股市将会重拾升势。”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吉姆·奥尼尔则认为,投资人重拾对欧元区局势的担忧,对金融市场来说可能是个好事。
奥尼尔表示,如果希腊选举结果带来更多的风险,并引发欧债危机可能再度恶化的担忧,欧洲央行可能被迫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与此同时,奥尼尔认为,一旦觉察到欧债危机再度向不利的方向发展,美联储可能在欧洲央行之前就采取更多的宽松措施(又称“QE”措施)。
法大选落定欧元区“保增长”抬头
法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奥朗德以微弱优势战胜萨科齐。但是,这位新总统令法国乃至欧元区的未来之路,以及中法之路变得波谲云诡,充满未知。
在总统竞选时,奥朗德对“财政契约”的态度令欧元区面临“十字路口”。他反对紧缩政策,并要求对已经签署的财政协定重新谈判。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对《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表示,“奥朗德上位带来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以往萨科齐与默克尔的"默科齐"组合被拆散了,拯救欧洲经济所需要的默契将大不如前,这使人想起曾经的希拉克、施罗德组合相继下台后的情景;另一方面,奥朗德对救市完全不同于萨科齐的看法,这种变数也将影响中法关系。”
而奥朗德所强调的呼吁经济增长而非紧缩措施,对推动欧洲政策重点由财政紧缩转向经济刺激,以及对法国贸易保护主义将掀的隐忧也不容忽视。接受记者采访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对中法贸易摩擦问题表示“非常担忧”。
紧缩立场现裂痕
奥朗德上台,受影响最大的首当其冲是“默科齐”。由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前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建立欧洲金融稳定机制、签署欧盟财政契约、制定希腊等国的纾困方案以及实施反危机等方面协调欧盟各国的立场基本一致,默克尔和萨科齐这一组合被国际媒体称为“默科齐”。
如今,奥朗德所坚持的理念与德国“相左”,令欧元区问题再生变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奥朗德是在当地时间5月6日晚8点当选法国总统的,但在整整3个小时以后,德国总理默克尔才致电祝贺奥朗德。当然,默克尔这么迟才发贺电可能是一个意外,但还有一种可能是,默克尔对奥朗德关于紧缩的言论并不太满意。
据报道,奥朗德在当选后即发表演讲称,“我的使命就是增长,紧缩不是目的。我会把这个告诉德国人。”事后,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旋即回应,“奥朗德应停止反对默克尔的紧缩政策,同时应对刺激欧元区经济的讨论持开放态度。”
奥朗德的政治主张正不断挑战默克尔关于紧缩的“底线”。奥朗德可能就紧缩方案、欧央行角色以及财政条约与德国产生分歧,比如他要求对已经签署的财政协定(27个欧盟国已通过25个)重新谈判,其中包括重新讨论欧元债券、设置金融交易税等,这都可能进一步加剧德法之间紧张;在欧央行角色上,奥朗德要求推动该行直接面向政府和救助基金贷款,这比萨科齐要求支持欧央行干预要更为激进;而在财政公约问题上,奥朗德直接提出,除非加入“支持增长”的条约,否则不会同意财政公约。
有分析指出,奥朗德上台意味着萨科齐-默克尔联盟解体。这个联盟是欧洲统一派。因此,欧盟面临考验,目前实行的财政紧缩政策也可能中止。
更重要的是,在奥朗德获胜后,预算平衡的“黄金法则”将从萨科齐时代的“立宪”转换为“立法”。“黄金法则”指按照欧盟统一规定的预算和赤字规定来施行,且成员国内部来检查财政情况。资料显示,德国是该政策的倡导国,德国宪法已规定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0.35%,已于2011年1月1日生效。奥朗德从“立宪”到“立法”,这一个字的差异或相当于承认法国无意按照欧元区游戏规则来玩。
仍存共同底线
对于德国和法国当前的分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研究部主任崔洪建分析,“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奥朗德强调增长,强调会给法国带来变化和发展,先不论在欧盟协调有多难,奥朗德第一个要面对的即是如何去和德国协调。”
“德国的底线非常清楚,发行欧元债券也是德国一直所否定的,而德国究竟能做出多大的让步则很难断定。法国自身的经济处于增长乏力的局面,如果不进一步放松银根,刺激财政,其实谈增长是很困难的。”崔洪建还强调,“今天市场的波动本身也意味着对奥朗德的主张不看好。”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则分析,“奥朗德的左派路线更关注民生和增长,所以未来可能不仅是法国国内财政问题的态度上会有转变,对整体救助欧元区其他国家的态度都会发生改变。”
同时她也强调,“这也意味这未来不仅会和德国在政策和理念上发生冲突,更可能会是德法在整个欧洲新的主导力确立上的争夺。”
崔洪建指出,“奥朗德提出的经济增长是利用了紧缩政策给一些国家带来的负面情绪,他是为了要和财政紧缩对立。如果从增长的实质性内容这一核心去看,则可找到更多问题。现在隐隐约约会形成两大派别,一派是以德国为核心的坚持先整顿财政再增长;另一派则是希望尽快拿出更好看的GDP数字,通过释放流动性经济刺激先获得增长。二者有极端化对立的倾向。”
而针对二者是否能在对峙中寻求到平衡,崔洪建表示,其实现在大家已经在寻求一个平衡点的路上了。奥朗德的调子其实也在变化,刚开始他是要跟德国去重新谈判,现在实际上他不是要去推翻财政契约,而是要做补充。他提出,之前的契约太过于强调紧缩,现在要加入增长的元素在里面。
“这其实是在找一个平衡,而法德之间如何妥协,并且到最后如反紧缩势力增加,如法国、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荷兰等深受紧缩之苦的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如何去妥协都是问题。大家的底线可能是在欧元不要垮台的基础上,来寻求一个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崔洪建进一步分析道。
英国《金融时报》也撰文称,尽管如此(法德当前存在诸多分歧),默克尔和奥朗德所在政党却有一个共识,即支持推动欧洲一体化,所以进一步合作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文章来源:转载,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