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尽管希腊国内民众与欧盟之间的博弈仍在进行着,但是希腊将退出欧元区的问题似乎变得越来越真实。近日欧洲央行官员们透露,正讨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
德法此前坚持减赤计划,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欧洲国家大面积陷入衰退,德国自己也未能幸免。而众多执行减赤承诺的政党下台,也令政局变得不可控。当初欧元区的联合,受益的是所有国家;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受伤的又会是谁呢?欧洲央行管委会委员、爱尔兰央行行长霍诺翰表示,希腊离开欧元区将会对其他国家造成极大的动荡,其影响需利用“技术手段”加以控制管理,否则将伤及整个货币联盟。
欧洲央行(ECB)管委会委员、爱尔兰央行行长霍诺翰昨日表示,希腊退出对欧元区造成的影响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加以控制管理,如果不这么做将伤及整个货币联盟。他表示,希腊离开欧元区将会对其他国家造成极大的动荡,各方都试图避免受到影响。英国多间银行预测这有一半机会出现,评级机构惠誉警告,希腊若出现无力或无意履行救援要求的政府,退出风险将增加。
而希腊总统近日开始尽最后努力拉拢政党组成联合政府前夕,欧洲财金官员纷纷施压,要求对方坚持削赤,并透露众央行官员正讨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表明成员国有能力应付这种情况带来的冲击,只是当地三大党仍无法达成协议。
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近日会见月初大选的三大党,即支持削支的新民主党及泛希社运(PASOK),以及得票排第二、反对削支的激进左翼联盟(Syriza),一如所料,无功而还。
欧央行:后果可控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霍诺汉(Patrick Honohan)上周六指,希腊退出欧元会削弱外界对欧元区的信心,带来不稳,但技术上“可控”,“不一定致命”。
《金融时报》网站近日刊登欧央行另一委员克纳(Luc Coene)专访,他警告,如果国际撤回对希援助,令希腊银行资不抵债,欧央行便一定切断对希腊银行的资金借贷,而是否留在欧元区,是希腊政客要作出的决定。
据瑞典央行副行长扬松(Per Jansson)透露,欧洲央行官员已在讨论希腊退出的可能及连带问题。三名官员透露,鉴于退出的余波难料,欧央行今年较早时决定相机而动,不事先制订完整应变计划。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发言人称,在欧洲金融稳定设施(EFSF)及欧洲稳定机制(ESM)协助下,希腊无力还债的影响已不如两年前,反对让希腊重新商讨救援条件。
希腊:六周内缺资
新希腊政府须于下月底前同意额外削支115亿欧元,履行对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承诺,以取得到7月初新一轮贷款。《周日电讯报》引述希腊副总理称,该国六星期内就会耗尽现金。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上周六坚持,若希腊违背诺言,发放新救援的基础亦消失。欧盟经济及货币事务专员雷恩(Olli Rehn)警告,一旦退出,希腊蒙受的伤害远大于欧元区。
欧盟集团主席容克较温和,认为欧洲应顾及希腊要组成新政府或重选,给予更多时间。
帕普利亚斯将跟极右的金色黎明党等四个小政党各自会晤,以期周四国会重开前成功组成政府,否则6月中将要重选。新民主党及泛希社运表示,愿跟左翼联盟合组政府、争取新救援条件,但后者拒绝,表示希望留在欧元区,只是反对“超级削支”。
若希腊果真退出欧元区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希腊的主要债权人是谁?欧元区领袖避谈这一选项的担忧又何在呢?
对谁有影响?将得欧洲其他国家控制
要预测希腊退出欧元区可能对谁带来影响,就需要首先了解哪些国家和机构持有希腊国债。自从2010年5月寻求第一轮国际援助以来,各国银行便开始大规模削减其所持有的希腊以及其他欧元区外围国家国债的风险敞口。
目前来看,希腊国债大部分由欧洲央行(ECB)、希腊国内银行以及诸如对冲基金等投机者持有,而这些持有方对于欧元区整体的影响不大。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货币策略师Jane Foley表示:“从这一点来看,存在令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无论希腊人民如何选择,结果或都将得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控制。通过建立隔离机制,并限制风险敞口,希腊可能带来的损害或将大大降低。”
影响有多大?不太会伤及整个欧元区
近一年以来,投资者不断削减深受债务危机困扰的欧元区国家国债,同时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大量现金,金融机构认为,希腊如果真退出,其冲击或是可控的。
在上周末法国和希腊大选结果出炉后,欧元大跌,意大利及西班牙国债也遭遇抛售,但此后欧元出现反弹,意西国债价格也收复跌势。
荷兰国际集团投资管理部门(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策略主管Valentijn van Nieuwenhuijzen表示:“除非西班牙和意大利受到严重的蔓延影响,否则希腊问题可能不太会伤及整个欧元区。”
影响有哪些?欧元/美元走强?
希腊退出欧元区又会在哪些市场掀起影响呢?有分析人士指出,欧元区外围国债较可比德债的收益率差将会走宽,欧元也将下行。
但是,花旗集团(Citigroup)经济学家Valentin Marinov却认为,若希腊退出欧元区,欧元/美元将在6~12个月内从目前的1.30一线走强至1.40~1.45一线。
不过,也有市场参与人士称,鉴于希腊在欧元区内部的前景面临不确定性,很难为希腊的退出提前布仓。
一位伦敦市场的外汇交易员称:“即便我知道我想要如何操作,我也并不确定要如何进行这一操作。”
投资者不宜冒大风险
ING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师Tim Condon认为,希腊选举是目前欧洲最大的风险,“有两个可能性:一是新政府选择继续留在欧元区,二是离开欧元区并违约,倘是后者,届时对金融市场的打击可以跟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般恶劣相比。”他指出,“现在有70%的希腊人想留在欧元区,余下30%想离开,30%的比例其实也不低,所以,希腊选举的不明朗因素是大的。”
Tim Condon更坦言,对于环球和香港股市,希腊大选可能变天,故现在已转为审慎,他建议投资者不宜冒大风险。
但新加坡银行首席经济师Richard Jerram在这问题上相对乐观,“希腊于今年退出欧元区的几率为15%至20%左右,因为大众最终会知道,退出欧元区所带来的痛苦会远比紧缩深远严重得多。”Richard jerram对环球股票的评价是“增持”,因为以现时的估值以及回报而言,已经足够补偿投资于当中的风险。
花旗集团的Marinov认为,希腊退出并不会引发这一风险,该集团已将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上调至50%~75%。Marinov表示:“我们的观点是,希腊退出将不会触发一系列其他成员国的退出。为了应对市场担忧情绪的进一步加剧,欧元区政策制定者们以及欧洲央行(ECB)将会采取措施保护剩下的欧元区成员国,并令欧元区完好。”
坚持紧缩立场 自己也受伤
德国一季度恐陷衰退
欧洲多国下周公布首季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料“龙头”德国亦不能幸免,步入技术性衰退。鉴于欧洲近期刮起反紧缩风,如德国自身难保,默克尔(Angela Merkel)政府或会立场软化,改为着重刺激经济复苏。
德国去年第四季GDP按季收缩0.2%,尽管该国无须推行紧缩措施,但鉴于欧元区多国减少开支,加上中国及印度等新兴市场明显放缓,对德国这类出口型经济体造成打击,分析预期德国经济首季有颇大机会再次收缩,正式步入技术性衰退。
基本面雄厚 年底可复苏
西班牙Pompeu Fabra大学金融学教授Hans-Joachim Voth认为,德国本土消费平稳,加上欧洲金融市场不明朗,而欧洲央行宽松政策的影响力正在下降,首季经济将出现倒退,意味步入轻微衰退。
不过,身为区内最大经济体,德国经济的基本因素始终雄厚,竞争力远胜区内其他国家。私人银行Berenberg经济学家Christian Schulz表示,德国的衰退不会持续长时间,预期第二季出口将复苏,甚至在今年后期重拾增长。
紧缩措施此路不通?
作为紧缩措施的倡导者,假如德国真的“自食其果”,市场焦点之一无疑是总理默克尔会否应大势所趋,在有关立场上放软身段。
眼见欧元区失业率升至10.9%,创1999年成立以来新高,加上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跌至34个月来新低45.9,欧洲多国民众早已对紧缩措施怨声载道。
加州大学公共政策教授Robert Reich批评,德国迫令其他国家实施紧缩政策,希望对方节省公共开支,以减少债务总额,却忘记此举或令国家经济规模收缩,变相令负债比率上升。
此外,紧缩措施必然影响福利开支,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徒令国家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因此,假如德国陷入衰退,或许正好向德国说明紧缩措施此路不通。
考验德国远见
上世纪20年代,前威玛共和国饱受恶性通胀之苦,导致全国资产蒸发,纳粹党其后乘势掘起。因此,尽管德国上月消费物价指数只轻微上升2.1%,经济部长勒斯勒尔及8间智库就已迫不及待地开腔,表明忧虑未来2至3年通胀急升,并呼吁欧洲央行调整现时政策,紧守稳定物价的角色。
面对工资、楼价及全球油价上升,加上欧央行为解决欧债危机,先后将息口减至纪录新低1%,并推出两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令欧元区充斥游资,寻找投资避风港,的确为德国通胀升温埋下伏笔。
不过,有分析指德国楼价停滞多年,过去10年私营部门的工资增幅亦只是19.4%,仅及法国一半外,亦远低于欧盟36.1%的平均数,反映德国对通胀过于忧虑。
德国工资上涨将降低国家出口竞争力,同时增加进口需求,变相有利其他欧洲国家出口业复苏,反而有助拯救欧债危机。
储蓄率低于投资率,财政赤字不断,法国扩张政策走错方向?
法国大选,萨科齐败给奥朗德,失去总统宝座。在法国本土,萨科齐推动紧缩政策,他废除了一些税务优惠,冻结了政府开支,希望在2013年达到政府财政赤字占GDP低于3%的目标。
事实上,法国财政赤字亦的确从2009年占GDP的7.5%下降至2011年的5.8%,但失业率一直在9%以上徘徊。但奥朗德主张政府扩充开支,以刺激经济。但增加开支的资金从何而来?他希望可以向银行及富人加税,不够的靠扩大赤字,政府发债来解决。
究竟是紧缩还是扩张政策对法国及欧洲最有利?用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法国的政策取向及其后果,不外乎是等于要找出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有多大。
假如政府增加了100元的开支, GDP受到刺激,因而上升了150元(或其他数字) ,乘数效应便是1,但假如GDP毫无反应,乘数效应便是零。乘数效应愈高,愈表明扩充性的财政政策能有效地把经济带出困局。
不过,政府的开支不是免费午餐,增加开支后,政府有三种方法去支付。一是通过印钞票,但这会引致物价上升;二是立即加税,但又会抵消增加开支所带来的刺激;三是靠借债来付款,但债务将来总要连本带息归还。
在现代社会,储蓄起来的资产都通过存款于银行或购入股票等手段转作投资,既然市场早已运用可用的资源,政府的所谓刺激,自然作用有限。而且政府用钱往往效率低,已是众所周知的。
法国人民年龄中位数不到四十岁,生育率远高于中国香港,并无太大的人口老化问题,教育科技都发达,但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只是中国香港的71%(美国政府的估算)。
法国问题在花费太多
不过,若看看法国的经济数据,便可知扩张性政策完全是走错误的方向。法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已从2008年的20.1%降至2011年的18.78%低位,即每100元收入,经人民及政府消费后,只剩下18.78元,但法国的投资率又占了GDP的20.140%。
储蓄率低于投资率意味着储起来的钱尚不足以支持投资,换句话说,法国的总消费加上总投资比其GDP更大,法国早已是一个不断透支、外贸不断出现赤字,政府财政也是不断赤字的国家。它的国情,显然与需求不足毫无关系,它的问题是花费太多。
在此国情下还以为可以靠扩张性政策脱离险境,岂非做梦?至于扩张政策可否显著降低失业率?我看机会不大。法国9.1%的高失业率源自其高税制高福利,高开支解决不了这个结构性问题。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