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3年4月18日)4月16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宣布将中国主权评级展望由“正面”降至“稳定”,距离惠誉(Fitch)将中国长期本币信用评级AA降至A+,尚不足一周。
随着评级机构相继发布负面评价,三大评级机构中的另外一家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是否会同样调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亦引发猜想。
目前,标普虽未明确后续动作,但其近日举行的内部电话会议却维持了长期以来对中国市场的正面看法。2012年初,在重新评估国家对银行支持力度后,标普曾提升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信用等级。
业内人士认为,国际评级机构相继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背后原因充满警示意义。
地方债务风险隐忧
穆迪指出,此次下调中国评级展望的依据为中国经济两方面的进展没能达到预期:“一是通过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来减轻潜在风险,另一个是控制信贷的快速增长。”
这与惠誉的理由如出一辙,其指出:“中国金融稳定性的风险正在逐步增加、地方债务问题在2012年再度恢复增长。”
与评级机构的担忧相印证的是,2009年“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过后,地方债务风险正在逐步显露。
最新出炉的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信贷仍在扩张之路上狂奔。2013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社会融资总规模为6.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7万亿元。
尽管如此,穆迪仍预计中国今年全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7.5%-8%。同时认为“对于金融系统更审慎、有效的监管措施以及更广泛领域的改革将防止经济不平衡的扩大,减轻经济硬着陆风险”。
给穆迪以正面期待的是近期监管部门为压制信贷扩张而出台的多项监管措施。
在穆迪发布公告前一天,银监会下发10号文,明确要求银行建立全口径融资平台负债统计制度,并首次提出金融机构应审慎持有融资平台债券,防范融资平台变相融资。
3月底,银监会就在8号文中明确提出“坚持限额管理原则”,防止银行理财业务规模过快飞速扩张引发系统性风险。
该文也被市场视为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紧箍咒。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信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另外,“新国五条”地方细则的密集落地也抑制了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冲动。
“国际清算银行做过一个研究,证实了历史上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直接相关性。中国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避免中国房地产泡沫进一步聚集。”4月17日,曾参与多家中国大型金融机构风险样本考察的英国Sciteb战略咨询公司董事长毕倪(Nicholas Beale)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正面看待“影子银行”
对中国信贷扩张的担忧主要来自于,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通过正常的银行信贷得到满足,而转向表外“影子银行”体系,成为监管盲区。但标普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曾怡景认为“影子银行”暂时还不会构成中国金融系统稳定的威胁。
据标普估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规模为22.9万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2012年中国银行业贷款总额的34%,当年GDP的44%。
标普在电话会议中乐观指出,中国影子银行更多只是一种症状,而非引发银行业和经济体系统性风险的诱因。由于目前中资银行的资本、盈利和流动性状况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缓冲空间,足以消化影子银行及更广泛经济体内信用风险可能带来的任何冲击。
“若中国影子银行市场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有效配置,因此降低政府在融资市场的主导地位,尤其是促进债券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功能化,或令银行业受益。”曾怡景称。
但标普的正面情绪未能阻止业内人士的担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4月17日撰文指出,“无论规模扩张还是方式多元化,影子银行都在聚集风险,而影子银行的各种资金主要流向了房地产市场。”
“银行投资对象的适度多样性有利于稳定金融系统风险管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影子银行仍将是挑战中国金融稳定性的一个领域。”毕倪认为。
随着国五条、银监会8号文、10号文等一系列监管政策的相继落地并继续发酵,这一风险或许能得到缓释。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