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东盟经济共同体(ASEAN Economics Community,AEC)将于2015年正式成立。AEC的诞生将进一步整合东南亚十国的资源成为一个巨大市场,一个大型生产基地,大幅提高本地区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缩短各成员国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推动区域经济更好地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尽管AEC的成立对东南亚地区整体经济带来巨大利益,但整合十个经济体的过程中,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必然加剧各国中部份产业的竞争。为此,东盟各国政府无不尽其所能做好准备,力求在AEC时代到来前,最大程度提高本国劣势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优势产业的优势。
泰国大米产业
大米历来是泰国农民最主要的农作物,年产稻谷约3,000万吨,至今仍是泰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泰国大米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均有较高的需求,在农产品出口方面仅次于橡胶,每年出口大米在800至1,000万吨左右。
2011年泰国出口大米约1,000万吨,全年出口额1,960亿铢,在出口产品中排名第十位,约占泰国农产品出口额的22%,总出口额的2.8%,约占世界大米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自1979年来,泰国大米在世界市场上已蝉联出口总量冠军长达33年之久。但是,这一地位或将在2012年出现变化。
2011年下半年开始,泰国政府出台了新的大米典押措施,以高于市价的每吨15,000泰铢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典押大米,并将此典押措施的期限延长至2012年。官方强调调整大米销售和出口战略,不再侧重出口数量的多少,而是着眼于推动抬高世界米价,藉此为泰国农民谋取最高利益。
无论如何,泰国政府的这一措施打击了大米出口商的信心,因出口价平均高出竞争对手每吨140至150美元,导致泰国大米出口受到极大压力,出口受阻。据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统计,2012年前8个月泰国大米共出口约436万吨,低于越南的463万吨和印度的457万吨,暂居第三。预计2012年总出口量仅为650至700万吨间,可能难以达到商业部预计的850至900万吨的目标。
尽管在2012年剩下的4个月中,民间业者对大米出口并不乐观,但部份政府官员认为美国和印度发生的旱灾将影响国际食品价格,使其逐步上升;若出现印度停止出口等状况,2012年泰国仍有希望保持第一大米出口国的王座。泰国商业部长坚信2012年出口量可达到850万吨,并强调出口总额仍将排世界首位。
AEC时代泰国大米产业定位
面对AEC时代的到来,泰国民间大米业者希望泰国仍旧保持国际大米交易国(Trading Nation)的地位。同时,即使在东盟内有如越南、缅甸这样强劲的对手,泰国也将力争稳居AEC区域内大米交易领袖地位。
与东盟内的竞争者相比,泰国大米产业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要确保国际大米交易国的定位,领导AEC大米交易,泰国33年世界大米出口冠军的经验是其它对手无法相比的基础条件,运作熟练的大米交易人才,数百年沉淀的耕作、收割、加工经验,高质量的米厂加工技术和操作系统,标准的运输系统和出口制度,都是必不可少的保证。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成立,为泰国大米业者对外投资,尤其是对CLMV国家(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的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这些国家享有欧盟和美国发达国家予以的GSP优惠待遇,泰国大米业者在这些国家投资或建米厂,将有利于扩大对这些发达国家的大米出口。
泰国大米面对AEC的准备
要将泰国建设成国际大米交易国,政府与民间业者一致认为还需不懈努力,尽快推动多个方面的发展。
首先需要研发更多泰国本地大米的品种,不同品种在营养价值、口感味道以及对各类元素进行专项补充等方面各有所长,凭着独特的质量,针对性地打入需求各异的不同消费群体市场。鉴于近年自然灾害发生的密度和强烈程度均不断提高,政府科研部门已着手开发更适合各大米产区状况的大米品种。如:水灾时淹水深度不超过1米的地区和水淹2-3米的地区,应倡导农民种植不同品种的大米。
除此以外,农业部大米厅还计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地方稻种中心网络,并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优良、标准统一,且适于广泛生产的稻种,供农民播种,预计在2012年至2016年间,从13,000多个本地大米品种中甄选出100至300个营养价值最高,病虫害抵抗力最强,对抗恶劣环境能力最强的品种,在稻农中推广。并以地方大米中心为枢纽,进行研发、实验、推广、增值、预警等多项工作。
继续开发泰国茉莉香米,进一步提高其营养价值,着重加强其独有的特点,巩固泰国茉莉香米在世界大米品种中独一无二的王者地位。因为泰国茉莉香米竞争对手,如越南、缅甸也正在开发高质量的茉莉香米,意图取代泰国茉莉香米。
修改从邻国老挝、柬埔寨、缅甸进口5%至10%白米的相关条例和手续。以便进口白米加工成蒸米转出口,以弥补泰国原有产量的不足,扩大蒸米出口量。
对于每莱产量超过350公斤的稻田,政府应支持稻农进一步开发,提高产量。而莱产量低于350公斤的稻田,政府应确切地表明,仅用于家庭内消费的,支持稻农继续耕作;否则建议农民改种其它作物,并由政府予以一定的补偿。
针对现阶段平均每莱459公斤的较低产量,大米厅将开发一系列新的种植生产系统,进行更有效地灌溉作业及优良稻种的推广普及,促进GAP大米种植,推动米厂进一步提高GMP生产的标准。至2015年时,使平均莱产量达到每莱679公斤,稻农的种植成本最少降低15%。
登记泰国稻农档案,并及时更新,防止泰国政府对稻农实施支持措施时他人冒名顶替,还可以作为基础数据用于发展泰国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同时,政府和民间合作,根据产品种类(蒸米、茉莉香米、5%至10%白米等)共同制定新的市场战略。目标市场细分至国家层次,由于AEC成员多为大米成员国;产品则以茉莉香米和蒸米为主,泰国蒸米质量优于其它产国,因而可以提高销售市场层次。
竞争与合作
就长期而言,世界大米市场上泰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也多在东盟内,其中最强大的对手应属越南和缅甸,两国均正在努力提高产量,加速开拓市场,力求从泰国手中争夺出口第一这一把金交椅。
越南是泰国最为关注的对手之一。越南民族勤奋且又吃苦耐劳,其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均适宜耕种。越南投资者还在老挝等邻国进行大米种植投资。在大米种植方面,越南每单位土地的大米产量高居东盟各国之首,平均每莱产量为836公斤。缅甸大米种植所用的水土资源较泰国而言更是高出二至三倍。早先缅甸也曾位居世界大米出口国首位,后因国内政局混乱,走上闭关自守的道路。现在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投资者纷纷投资缅甸大米种植业,未来也将成为泰国的劲敌之一。
纵观全局,东盟各国间的竞争,与其两败俱伤,不如协商合作,在AEC的框架下,将东盟各国的大米产业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开发。合作方式多种多样,诸如:各类大米信息、病虫害研究成果的互换交流,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处理生产、仓储、出口、物流等方面的业务,甚至还可以将合作延伸至大米衍生产品如面包厂、快餐面加工厂等领域,以及在海外设立仓储点等。
近期泰国政府已开始与柬埔寨寻求建立东盟内部的大米合作机制。泰国将协助柬埔寨提高大米生产效率和市场开拓,包括提高米厂从业人员和出口贸易业者的作业能力。泰国国际贸易厅此前已举行了东盟米厂联盟和业者会议,计划邀请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主要大米产国举行部长级会议,共同制定东盟大米合作机制的细节内容。包括泰国在内的这5个东盟大米产国出口大米总量超过2,000万吨,占世界大米出口总量3,000万吨的三分之二以上。所以5国的合作,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出口大米的整体质量和标准,还有助于推升国际市场的米价,增加收入。同时,泰国米厂凭借成熟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将获得大量技术薄弱、设备陈旧的邻国的加工订单。
面对AEC时代的到来,泰国大米产业将迎来机遇和挑战。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必将为AEC的浪潮打翻、淹没;本着危机意识,调整、发展、再发展,惟有具备实力,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时至今日,泰国大米产业已无法用未雨绸缪来形容备战AEC。剩下仅短短两年时间,即使是基础良好也须加速奋发,方可达到建立联盟,领袖群伦,开创世界大米产销新局面的目标。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于德润林,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