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的转基因食品因其安全问题,伴随近期“黄金大米”、“转基因玉米致癌”的新闻曝光,屡屡成为舆论热点。可喜的是,中美合作开展的水稻免疫研究或有助化解人们的“焦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14日向记者表示,利用水稻自身免疫系统来培育抗病新品种,是防治水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有助于化解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焦虑”。
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透露,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细胞》(PlantCell)、《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MolPlantMicrobeInteract)最近相继发表文章报道了该院生物所等单位在水稻与稻瘟病菌分子互作国际合作研究的科研成果,称“将为深入研究水稻与稻瘟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奠定重要基础”。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德州农工大学、特拉华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系统分析水稻与稻瘟菌互作过程的基因组表达谱,克隆鉴定一系列在侵染水稻过程中表达的稻瘟菌分泌蛋白,能够诱导寄主植物细胞死亡及免疫反应,阐明其诱导水稻细胞凋亡的生理基础。
福建农科院生物所还对稻瘟菌一个效应蛋白AvrPiz-t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植物分子病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阐明AvrPiz-t蛋白与水稻E3泛素连接酶的互作,通过影响寄主泛素化通路,抑制水稻免疫反应机制。
取得这项研究进展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松彪,是福建引进的首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刚从海南三亚南繁育种基地返回福州的他强调,这些是很平常的研究工作。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每年因稻瘟病造成产量损失高达10-30%。专家认为,加强国际合作,系统阐明水稻与稻瘟菌的互作机制,建立新理论和新方法,提高抗性基因资源的合理利用,深化水稻分子病理学研究,培育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垂询交流!电话:028-65162618转805 业务QQ:2467697782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