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搜:

首页

行业聚焦

行情快报

市场动态

市场分析

数据统计

慧通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产品+深加工 > 玉米+深加工 > 市场动态 >

新闻:问诊粮食进口 剑指粮食收购机制垄断 Top

新闻:问诊粮食进口 剑指粮食收购机制垄断
时间:2013-03-19 09:24 来源:慧通综合报道 作者:admin 点击:
在粮食进口上,中国一直采取较为保守的政策,甚至在2011年以前,中国仅允许进口少量的优质大米和小麦,而玉米进口量近乎为零。但是,2012年我国粮食(包括谷物、大豆等)进口量总计8025万吨

 

慧通综合报道:

在粮食进口上,中国一直采取较为保守的政策,甚至在2011年以前,中国仅允许进口少量的优质大米和小麦,而玉米进口量近乎为零。但是,2012年我国粮食(包括谷物、大豆等)进口量总计8025万吨,进口额421.4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25%。其中小麦、玉米、稻谷和大米等谷物进口量大幅上升,增长3.1倍。以2012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约5.9亿吨来计算,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4%。

大米进口量大增主因是价差
300%。这个数字,不是我们工资的增长幅度,也不是我国房价的下跌幅度。

它是我国大米进口量同比增长的数额,凭借这一数字,我国成为了2012年大米第一消费国。

据我国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口大米231.6万吨,同比增长3.1倍,为2000年以来最高值。

每一次这个数字的增加都会拉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大米进口增加是否会带动国际粮价上涨,并推高全球粮价、引发国际粮食危机?诸如此类的问题因为这个300%的数据又一次横在了人们的面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量进口大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去年增长幅度较大,价差是最主要的原因。近些年,人民币升值很快,使得国内大米价格飙升。飙升的状态在国内表现或许并不明显,但在国际上,国内大米的价格明显高于越南等大米出口国的价格。在以往,国内进口大米主要是以泰国香米为主的高端大米,而目前,因为国内大米价格的上升,国外一些比较便宜的原料米也因此开始成为了进口的对象。

李国祥的观点也得到了农业部一位负责人的赞同。该负责人表示,我国大米市场供应充裕,进口增加主要是国内外价差较大所致,大米进口增加但数量有限,不会改变我国大米供给基本平衡的局面,更没有危机世界粮食安全一说。

该负责人说:“尽管我国大米进口增加,但由于进口量在国际稻米贸易中占比小,在我国大米生产和消费总量中占比小。因此,这‘两小’特征决定了我国大米进口既不会对全球粮食市场运行产生明显影响,也不会改变我国稻米供需基本平衡的局面。”

虽然大米进口量的大增对于国际粮价并无太大影响,但李国祥表示,进口的增多对我国大米产业是个不小的冲击。现在价格没有优势,必然会影响国内大米的销售,国内加工企业选择更便宜的进口大米来进行生产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这样做的后果,可能就会进一步导致国内大米价格的不断下行。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可能会促使国家出台一些国产大米保护价,或者颁布大米进出口配额的相关政策。

就在国际大米价格下跌之时,国际谷物理事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从2013年到2014年,作为超过全球半数人口的主食,大米的产量预计将连续第四季攀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从4.65亿吨增加到4.66亿吨。

与此同时,大米的储备量也在持续上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从2012年到2013年,全球粮食储备已经上升了7%,达到历史性的1.71亿吨。在过去3年里,泰国的大米库存几乎翻了一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泰国大米的库存将会上升40%,达到创纪录的1820万吨,泰国的米仓将会“米满为患”。

随着大米产量和储备量的持续攀升,全球粮价却已经从2011年的历史最高纪录下跌12%,或将面临继续下跌可能。

谁是小麦进口激增“元凶”?
2012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368.9万吨,较2011年增加244万吨,是2005年以来进口小麦数量最大的一年。今年2月中下旬,国内陆续进口约40万吨澳麦、10万吨加麦以及35万吨美麦。

中华粮网信息主编焦善伟表示,造成小麦进口激增的原因在于国内外价格倒挂。“继2008年以来,全球粮食库存普遍偏高,国际粮价一直以跌势为主;而国内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使得粮价稳步提升,这和国际形成鲜明反差。”

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5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85.7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472元/吨,较1月初的2655元/吨,下跌183元/吨;相比之下,目前国产普通小麦南方销区到港价2600~2620元/吨,较1月初的2600~2610元/吨上涨10~20元/吨。

小麦市场内外价格价差的大幅拉大,使得进口小麦的性比价优势较为明显,也促使国内近期加大国际小麦的进口力度,使国内小麦在“量价”上遭受冲击。“事实上,进口量增加并不意味着我国小麦供需的缺口越来越大,而是由于国内粮食收购制度存在问题。”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国内粮食收购主体的过分‘垄断’是‘罪魁祸首’。”

我国曾于2010引入多元收购主体机制,而后一年国内玉米、小麦、水稻等价格就出现轮番大涨。但基于利益集团的博弈,2012年中储粮再次成为全国粮食收购的单一执行主体。

在马文峰看来,我国单一化的粮食收储及粮食市场控制政策是造成小麦进口激增的“元凶”。

他解释说,目前除了江苏、安徽等少部分地区,中储粮投放了一些新麦,大部分在市场上竞拍的都是2009或2010年的旧麦,“质量差到连饲料企业都不愿意买,更别说粮食加工企业了。据我所知,目前中储粮还剩不少旧麦没有脱手,如此下去,粮食只会一天天烂在库里”。“新麦早出库一天,企业就少挣一分钱,放在粮库里不仅有国家补贴,还能以备查库。”马文峰说,像河北、山东等地没有新麦入市,这些主产区的企业如今反而要到非主产区去拉粮,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这导致许多企业把目光转向低价的进口麦。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近日在两会期间表明,中国水稻、小麦、玉米的自给率在98%左右,进口粮食相当于产量的2%,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可见,当前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并不是粮食供给不足造成的粮食安全危机,而是亟需破解粮食经营垄断带来的种种弊端。”马文峰说,由中储粮全部收购粮食,必有大量的剩余,并占用大量的资金。这样年复一年,积余的粮食会越来越多。到底如何解决呢?或许解决的方法只有一条:降低收购价和销售价,以减少生产,扩大销售,使粮食市场得以平衡。但这种方法又等于宣布放弃了保护价政策。

马文峰认为,如果不改变粮食经营垄断制度,国内外小麦价格倒挂的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进口量可能进一步增加。

可怕的不是激增,而是垄断
同大米和小麦一样,玉米进口也是毫无悬念地增加着。

2012年全年玉米进口520.74万吨,较上年增长1.97倍,成为历史上最大的玉米的年度进口量;主要进口来源地为美国,2012年累积进口美国玉米511.33万吨,同比增长20.3.36%。

推动进口的原因也出奇地一致,源于内外价格倒挂。同国际市场的价格比价关系来看,中国玉米价格为全球玉米价格最高的国家,为日本、美国、法国及全球价格的1.14倍、1.31倍、1.30倍和1.13倍。

但在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看来,美国对中国玉米的贸易商存在对中国倾销玉米的倾向,这是2012年中国大量的进口玉米的真正原因。特别是2012年10~12月,进口美国玉米的到港报价不仅远远低于中国国内的价格,并且低于美国国内的价格,11月的进口到岸价低于当月美湾价格26美元/吨,12月的进口报关价仍远低于美湾价格,12月进口量为26.58万吨,环比上涨49.3%。“中国大量的谷物进口并没有对国际市场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相反美国对中国的玉米倾销可能对中国市场产生较大冲击。”马文峰表示,目前没有进口配额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亏损严重,生存压力巨大;而使用进口玉米的深加工企业有着特殊优势,这种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可能影响国内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这种不公平竞争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国内粮食经营垄断导致的。”马文峰解释说,国内主要玉米深加工企业通过中储粮以国家政策采购的大量采购美国转基因玉米,伴随政策采购结束后,外资玉米深加工区企业继续通过中粮进口低价美国转基因玉米。

“中粮下属加工企业活了,而其他加工企业将会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等于死了。”马文峰担忧地说,这种矛盾随着近年来内外价格的倒挂和进口的不断增加,日益突显。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副理事长徐耀辉认为,粮食问题始终是要放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看的。没有节制地开放市场,势必由于逐利的驱动,混乱、过度的开放马上会带来问题。“但是,我也不主张垄断,任何一种垄断,无论是外资企业的垄断,还是国内企业的垄断,都是不可取的。”

徐耀辉表示,政府应该减少所谓的“政治储备”,而应该加强“市场储备”,让企业的储备粮多些。

马文峰对此看法一致。中国必须改革粮食收购机制,打破中储粮的垄断收购地位,实现多元化的粮食收购。只有尊重市场规律,才能避免粮食供给危机。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于粮油报,欢迎垂询交流!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

 

最新资讯

日报:4月16日中国市场玉米价格略有下跌 华北地区随着临储提前拍卖消息传入市场及近期

热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