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2年7月下旬以来,北方玉米主产区出现了较大范围降雨,天气条件对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流行极为有利,大斑病、褐斑病等叶部病害为害突出,大斑病在华北和东北大发生态势明显,粘虫和玉米螟发生范围明显扩大,顶腐病和矮花叶病等病虫在部分地区为害加重。
一、近期病虫发生特点
(一)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等玉米叶部病害为害突出
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华北等春玉米主产区发生早,病情扩展速度快,大部地区重发态势明显,严重地区病斑已达上部叶片。黑龙江省自7月中旬开始见病,中西部等玉米高产区病情急剧上升,近期调查发病地块病株率一般5%-35%,肇州个别严重地块近80%,且病斑已扩展到中上部叶片。吉林省发生面积超过1800万亩,中部的梨树、公主岭等地发病严重。辽宁省北部、中部等地普遍发病,一般田块病株率30%-50%,重发地块病株率可达50%-70%,其中彰武、昌图县部分乡镇病株率高达100%。内蒙古在通辽、赤峰、兴安盟、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等市(盟)发病,全区发病370万亩。山西省7月上旬田间即见病,近期流行速度加快,全省已发生423万亩,一般田块病株率在20%以上,病叶率达50%,每叶有病斑2-3个,个别重发田病叶已扩展到棒三叶。河北省北部和西部病情发展迅速,发生较重的承德县平均病株率45%,最高达100%。以上省份田块间、品种间病情差异大,均以先玉335品种发病最重。
玉米褐斑病在华北等地发生较为普遍,玉米长势差、品种抗病性差、脱肥和低洼地块发病较重。河北、天津、北京、河南等省(市)春玉米平均病株率分别为6.5%、10.0%、9.3%和3.1%,河北、北京最高病株率分别达48%、95%。河北、北京夏玉米的平均病株率为6.7%、18.8%,最高病株率分别达30%、32%。
弯孢菌叶斑病在安徽北部、河南南部零星发生,其中河北承德县病株率为1%-2%。小斑病和灰斑病分别在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偏轻至中等程度发生。
(二)粘虫和玉米螟发生为害范围大
二代粘虫在东北、华北、黄淮、西南、西北地区普遍发生,见虫面积6495万亩,是2001年以来最高值,其中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出现高密度田块,百株虫量一般为30-100头,最高达200-500头,局部重发田块达2000-5000头。7月下旬以来,东北、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二代粘虫成虫峰,各地灯下或杨树枝把的累计诱蛾量均明显高于历年和去年同期值。其中山西省灯下见成虫站点多、蛾量高,全省14个中心测报站诱蛾量比上年高5倍,比近5年均值高近4倍。8月上旬,内蒙古通辽和赤峰、河北廊坊、唐山、保定、沧州、秦皇岛、北京、天津、山西晋中等地三代幼虫相继暴发,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密度之高为近10年罕见,对玉米、谷子、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东北和华北多地三代粘虫严重暴发,初步统计,全国发生面积超过3000万亩。其中,内蒙古全区发生约800万亩,重发区域为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偏轻发生。河北省发生面积986万亩,重发区域为廊坊、唐山、沧州、保定、秦皇岛。天津市宝坻、蓟县、静海、汉沽等区县玉米田发生面积66万亩。北京市发生面积46万亩。山西省发生面积210万亩。另外,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和贵州也有发生,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其中山东滨州市博兴县玉米田严重地块百株虫量达3000-4000头。目前,各地幼虫多以3-4龄为主,大部已进入暴食期,一旦查治不利将使秋粮作物生产遭受巨大损失。
玉米螟在部分地区发生为害较重。全国一、二代玉米螟累计发生面积1.61亿亩。东北地区玉米螟为害最为普遍,吉林平均百株虫量为8头,最高为26头,黑龙江、吉林最高被害株率分别为44%、14%。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被害株率一般为2%-12%,百株虫量一般为5头;云南、河南和新疆局部最高被害株率分别达45%、60%、26%,最高百株虫量分别为800头、75头、37头。
(三)玉米顶腐病和矮花叶病等病虫在部分地区为害加重
玉米顶腐病在河北省部分晚播春玉米和夏玉米上发生,个别地块发生较重,阜城、武邑、任丘、平乡等县一般病株率为3%-19%,郑单958、辽单565等品种最高达40%-60%。矮花叶病继去年在山西局部地区重发后,今年在运城、临汾夏玉米种植区仍加重流行,目前全省发生面积达到206万亩,一般地块发病株率在10%以上,盐湖、闻喜、襄汾、曲沃等区县的重发田块病株率超过50%。
二、病虫害爆发原因分析
(一)大部地区天气条件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2012年7月份以来,北方大部降水偏多,温度偏低,其中7月中、下旬华北、东北等地降水偏多1-2倍,气温偏低1-2℃,天气条件对喜湿病虫的发生极为有利,尤其利于大斑病、褐斑病、顶腐病等病害的流行和发生。近几年大斑病即使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吉林、黑龙江、辽宁北部以及山西北部等东北、华北玉米主产区严重流行,遇今年有利气候,更加重其流行和为害程度。
(二)栽培措施和品种抗性差促使病虫害加重发生
2012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主产区玉米连年种植面积大、重茬和秸秆还田,造成田间菌源大量积累;各地普遍推广密植栽培,田间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病虫害为害扩展;大部地区玉米前期使用长效肥,致使生长中后期脱肥现象严重,植株抗逆性严重降低;各地大力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部分地区种植品种较杂,大部分品种抗性较差,加重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三)玉米病虫害前期预防不到位,后期防治难度大
目前,各地多在玉米喇叭口期前防治玉米螟和粘虫等虫害,不重视病害的前期预防,显症后防治效果差或无防效,且至玉米中后期,田间植株高大,加之各地普遍未预留农事作业带,即便有防治器械也难以实施对病虫害的药剂防治,从而促使玉米后期病虫害的为害加重。
三、8月上旬各地玉米生长发育状况
2012年8月上旬春玉米生长状况:北方大部处于抽雄期至乳熟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乳熟至成熟期。受台风“达维”影响,东北地区东南部出现强降水,辽宁东南部、吉林东部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农田被淹,影响玉米开花授粉;且7月下旬以来降水持续偏多,致使大部农田土壤偏湿,甚至过饱和,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另外,降水强度大、雨日多、田间湿度大也利于三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东北地区中北部气温接近常年,降水正常或偏少,对前期的阴雨、寡照、低温天气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利于加快玉米作物发育进程。
2012年8月上旬夏玉米生长状况: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处于拔节至抽雄期,西南大部处于抽雄至乳熟期。西北大部地区气温正常或略偏高,光照充足,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受台风“达维”影响,华北东北部、黄淮东部出现强降水,增加了上述地区的库塘蓄水,但部分地区雨量过大,导致农田被淹,作物生长发育受阻;华北大部、黄淮西部光温条件较好,大部地区墒情适宜,利于玉米生长发育。
四、未来病虫害发生趋势
预计2012年8月中旬,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多阵性降雨,累计降雨量一般有30~60毫米,将利于农田土壤增墒、蓄墒和农业蓄水,降雨量的减少以及光照的增多,总体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但是,局部地区的天气及生长条件对于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玉米螟和粘虫等病虫害发生依然十分有利,大斑病在东北和华北北部春玉米区大流行、粘虫在局部地区集中为害的风险极高,茎腐病在华北、东北、西北、黄淮春、夏玉米区,穗腐病在黄淮和西南夏玉米区有偏重发生的可能。虽然当前病虫害发展程度尚未对多数地区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但需要后期密切关注。
五、未来病虫害严重程度可能成为期货市场炒作对象
2012年国内天气较为理想,没有遭遇像美国一样的高温旱灾气候,玉米生长发育总体良好,国内期货市场失去天气炒作动能。不过,病虫害的严重爆发可能对局部地区玉米最终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也极有可能推动期货市场就病虫害问题进行炒作。但是,只要多数地区玉米生长发育继续良好,总产量有望丰收,对于病虫害的炒作时间及空间也将较为有限。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于路透社,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