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2年玉米价格创出历史最高位,最高收购价一度达到每公斤2.6元。2012年玉米增产,价格又上涨,那么农民朋友真的受益了吗?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涨价后农民赚头少
2012年9月11日,晴,农民庄美英的心情就像这天气一样,她刚把今年收的干玉米卖掉了,数着到手的一叠人民币,感觉很不错。
庄美英种植玉米好多年。因为地不多,她每年只能安排1.5亩地种植春玉米。经过精心培管,庄美英今年的玉米长得特别好,1.5亩地共收获干玉米735公斤,平均每亩产量比去年增加20公斤左右。今年以来,玉米价格一直很坚挺,庄美英把735公斤玉米,以每公斤2.5元的价格全部卖给小贩,获得1837.5元现金。庄美英开心极了。
不过,庄美英认真一计算,发现今年玉米种植收益并不比往年高多少,主要是种植开销不菲:普通玉米种子价格每公斤20元,每亩用种1.5至2公斤;化肥以复合肥为主,每亩用肥150元;农药花费较少,一共花费20至30元;人工费用不计。种植成本的逐年提升,让庄美英对明年是否继续种植玉米有了犹豫。
利润进了流通领域
现在玉米价格涨了,由于价格增加而产生的那部分利润到底放进了谁的口袋里?农民其中受益大不大?专家表示,玉米价格上涨,获益最多的还是流通领域。
据了解,海门收干玉米面积共有18万亩,绝大多数玉米经中间商的手,流向了畜禽养殖领域,其中又生猪养殖场消化最多。
周进是一名粮食小贩。每到玉米收获的季节,他都会走家串户,把玉米收购上来,再以一个稍微高点的价格卖给养猪场。“我收购玉米每公斤2.3至2.5元,再以高1到两毛的价格卖出去,虽然利润薄一点,但积少成多。”周进如是说。
周进把玉米卖给养猪场,由于今年养猪行情不好,养猪业普遍亏损,玉米涨价带来的高成本并没有成为养殖生猪获利的动力,反而成为亏损的因素之一。究其原因,利润进了流通领域。导致农产品涨价的最终结果是,农民得到的利益甚至小于农产品原材料价格的涨幅。
为农民增收挖潜力
就玉米流通领域来说,在玉米涨价中,农民产生“没受益,反受伤”这种状况,很大程度就在于缺乏能真正做好保护农民利益的角色或措施。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农业产业依然是薄弱产业。在市场这个“无形的手”调节有失偏差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该有所行动。专家建议,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依靠市场拉动生产。要以市场引导为主,政府调控为辅,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要在流通领域为农产品价格“减肥”,从流通环节为农民增收挖潜力。
专家表示,建立、发展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可行之策。目前,海门没有比较专业的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能够帮助农民实现粮食种植、收购、加工、储备、销售的一体化,能够利用二次分配机制,把一定的利润返给种粮农民。种粮农民也希望有合作社能帮他们一把。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