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进入金秋十月,西王集团又迎来了玉米收购高峰。这个时候,玉米购销公司会是什么情景?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收购现场采访,发现这里又有了让人惊喜的新变化。
变化一:收购效率更高了
多年前,曾经有人在卫星地图上搜索到西王玉米收购的盛况,购销公司门前,一南一北,蚂蚁大小的货车如同长龙,排出几千米开外,非常壮观。如今,这样的情景已经很难见到了。玉米收购量少了吗?当然不是,是收购效率提高了。
收购效率提高,归功于自动化系统的大量采用。2010年,购销公司建设了两条大车自动取样系统,辅以自动卸车,大幅度提高了收购效率。 2011年底,公司又投资新上了两条小车自动取样装置。与大车取样系统比起来,它们个头小了,但是带来的影响却一点不小。从此,大车小车可以分流行进,同时取样,互不影响,加快了进车的速度。凭借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在收购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取样员大幅减少了三分之二,劳动强度也明显降低。张贵义是名老取样员,说起以前的小车取样,他深有感触,那时候每个车上至少要装几十个编织袋,每个袋子都要取样,每天重复相同的动作,一天下来胳膊累得几乎举不起来。如今,小车只须在门口取一次样,主要是根据水分情况,决定是储存还是立即加工。
在西王,玉米收购已经实现了一卡通。车辆进门前,将各种资料输入到信息系统中,一个人持一张卡,就可以快速将各种工作办理完毕,省掉了更换单据、盖章等等手续。
变化二:现场秩序更好了
购销公司总经理王春晓认为,创造良好收购秩序,关键是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
玉米收购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公司和客户的切身利益,为了创造良好的秩序,购销公司下了很多功夫,制定了大量相关的规章制度。记者看到,为防止有人填报虚假信息占空排队,登记时不仅要看车辆是否装载玉米,还要看行驶证、驾驶证等证件,否则不允许登记排队,更不能进厂。为了防止内外串通,在取样时作弊,车辆进厂时,还要观察装载玉米的平整性,是否有标记。取样、检验人员每天换班,手机上交等措施更是实行了好几年。但即便这样,仍然有不少客户找到公司领导,认为有的操作程序不合理,要求重新取样、检验,这让购销公司的工作人员很头疼。
“自从安装了自动取样系统和自动水分仪,来我这里投诉的基本绝迹了。”再也不用苦口婆心地向客户解释,负责采购的副经理夏英双感觉现在轻松了许多。新系统取样点完全随机,不受人员控制,玉米通过取样器送到自动水分仪,测出的数据自动上传到收购信息系统,全过程都有视频监控,客户可以通过厂区的显示屏实时观看,对检验结果口服心服,普遍感到满意。
变化三:群众受益更多了
很多人想不到,小车取样自动化,竟然带来了一波农用车的改装热。由于取样方式的变化,送粮的群众不再用编织袋装玉米,而是把车子加上隔板,改成翻斗。这样一来,不仅取样,玉米装车卸载也比原来快了很多,编织袋的费用也省下了。
家住韩店的王师傅给西王集团送粮好几年了,几个月前,他也把自己的车子改装成了翻斗。他说,以前忙活一天顶多送一趟。现在如果麻利点,一天最多可以送三趟,送两趟很轻松。一天收入多少?“起码四五百吧,比以前高多了。”王师傅憨厚地笑了笑。
在收购旺季,一天有400多辆小车来公司送粮,经常来送粮的小车有数千辆。这支送粮大军并不从属于西王集团,但他们却与西王休戚与共,和谐共赢。依托西王集团,他们的致富之路是越走越宽广。
变化四:付款更及时了
2012年世界玉米产量有所减少,质量也不如去年同期,在这种不利形势下,购销公司收购的玉米量大质优,为整个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的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受到王勇董事长的充分肯定。
做好玉米收购,环境是基础,资金是前提。购销公司副经理王昌峰说,除了集团公司下拨的收购资金,购销公司今年还与中粮、京粮、中材、中纺等大型集团合作,筹集了5亿多元货款,使收购资金有了充分保障。目前,对各级各类送粮客户,公司可以保证在5个工作日内付款,保障了客户的利益和积极性。
公司积极开展与玉米大客户的合作,与中粮集团、北京粮食集团等大客户签订玉米供应合同22万吨,合同的签订均采用价格固定、货到付款的形式,减少了市场价格波动对原料成本的影响,使企业在收购玉米的质量、数量和价格等方面有了充足的话语权。在积极进行现货贸易的同时,公司还创新盈利模式,利用西王集团30万吨玉米交割库等平台,做好玉米期货工作,有效规避和防范经营风险,锁定利润,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于大众网,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