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搜:

首页

行业焦点

慧通报道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产品+深加工 > 玉米+深加工 > 行业聚焦 > 行业焦点 >

报告:国产大豆难觅 玉米增产难获增收 Top

报告:国产大豆难觅 玉米增产难获增收
时间:2012-10-24 09:31 来源:慧通综合报道 作者:admin 点击:
本次黑龙江大豆、玉米考察分为东西两线,笔者主要走东线地区哈尔滨-鹤岗-富锦-建三江-集贤-鸡西-哈尔滨,该地区主要位于第二、三、四积温带,以种植大豆、玉米及水稻为主。考察主要通过沿途询问调研农户种植、收获情况,并进入田间实地测量;而且与当地的粮食贸易商、加工商以及粮食管理部门负责人交流咨询等方式

慧通综合报道:

本次黑龙江大豆、玉米考察分为东西两线,笔者主要走东线地区哈尔滨-鹤岗-富锦-建三江-集贤-鸡西-哈尔滨,该地区主要位于第二、三、四积温带,以种植大豆、玉米及水稻为主。考察主要通过沿途询问调研农户种植、收获情况,并进入田间实地测量;而且与当地的粮食贸易商、加工商以及粮食管理部门负责人交流咨询等方式,对黑龙江省大豆和玉米种植结构的变化、种植成本、新粮的收割进度、新粮产量以及后期新粮收售状况的预期等做了详细的调研考察。

黑龙江省本是大豆的主产区,然而近几年由于大豆种植效益相对于玉米、水稻不断下滑,大豆的种植面积也开始逐年减少。由于玉米种植效益较高,而且引进优良玉米品种德美亚系列,其早熟、高产,适合在高寒、高纬度地区种植;黑龙江农户逐年减少大豆种植面积而改种玉米。目前黑龙江地区的第四、第五积温带由于引进新品种出现了大面积的玉米替代种植大豆的现象。

黑龙江地区积温分布状况

1、黑龙江大豆难寻,大豆产业陷入困局
(一)种植效益驱动,大豆面积逐年减少
玉米、水稻收益较好,大豆种植逐年减少。据了解,由于近年来种植大豆效益不断下降,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也在大幅减少。统计显示,今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在3600万亩左右,同比降幅超过30%,而在2009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一度达到6500万亩左右,仅仅三年时间,大豆种植面积已经萎缩近一半。

通过考察发现富锦和建三江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减少最为严重。据了解,富锦市2012年大豆种植面积只有92万亩,较去年的160万亩减少了42.5%,而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还有250万亩。建三江地区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更是少见,2012年该地总种植面积有1100万亩,其中种植水稻1000万亩,玉米种植100多万亩,而大豆只有10万亩左右。由于玉米近年来种植收益不断上升,该地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只有30万吨,而2011年增加到60万亩,直到2012年的100万亩。可见受种植效益驱动农户不断把大豆转种为玉米、水稻。

 

富锦-建三江平均

大豆

玉米

水稻

成本(元/小亩)

560

800

1360

单产(斤/小亩)

300

1100

1200

售价(元/斤)

2.4

1.1

1.44

利润(元/小亩)

100

300

370

 

注:种植成本中包括租地费用,面积单位“小亩”是1/15公顷,售价是以当地折算水分的干粮价格。

农户种植大豆的意愿逐年下降,主要由于大豆的种植收效益不及玉米和水稻以及国外大豆进入国内市场的冲击。虽然大豆的种植过程较玉米、水稻比较方便,而且种植成本与玉米、水稻相比较低;但是大豆的亩产量较少,而且收购价格较低,种植效益下降。然而玉米、水稻近年来价格上涨,农户种植收益较好。所以农户收种植效益的驱使不断缩小大豆的种植面积,用以扩大玉米、水稻的面积,目前在一些靠近山区,缺水的地块农户会种植少量大豆。

(二)新粮减产农户惜售,现货大豆供应偏紧
黑龙江地区本是国内大豆的主产区,然而近几年由于种植大豆效益不断下降,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也在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了国产大豆供应量的下滑,国产大豆的供需再度面临紧张形势。目前国内大豆供应主要来自美国及南美大豆的进口,而国产大豆逐年减产,从而对市场供需作用也逐渐消弱。

黑龙江大豆种植及产量状况

通过对黑龙江地区的大豆考察发现,由于种植效益下滑,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农户惜售心理增强,本地粮食贸易商难以收购到货源,从而导致市场现货供应偏紧。目前虽然正值秋收时期,但农户收获的大豆量很少,大多不忙于出售,而且预期后市价格将上涨。即使当地粮商及油厂忙于收购,但很难寻到大量豆源。国产大豆供应偏紧,而地处东北地区进口大豆也不现实,所以当地很多油厂都处于停产状态。

国内大豆的缺乏主要靠进口来补充,我国作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进口量每年都在增加。之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2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预计将达到5750万吨左右,再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增长9.3%;而今年大豆产量预计将同比下滑11.6%,预计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升。国产大豆产量减少,市场份额逐渐消逝,而国外大豆优势明显进入国内市场,主导市场价格。国内大豆产业根源缺失,豆类种植大势已去;未来如何发展,是顺应市场全球化潮流,还是重振国内大豆种植业发展,仍待国家政策的有效引导。

(三)国储拍卖难获补充,压榨企业大多停产
大豆供应减少,压榨企业大多停产,新粮难以收购。通过参观考察黑龙江富锦、建三江、集贤等地发现,本地大部分压榨油厂大多处于停产状态。由于上游豆源紧缺,下游豆粕、豆油价格较弱,而且压榨成本在逐渐上升,压榨企业今年开工率较低,停产观望,待收购新粮后开工榨油。

据了解,富锦某榨油企业年产能约有20万吨,主要生产四级豆油,而今年压榨量不足10万吨,开工率不足50%,目前已停产一个月左右,预计10月下旬收购新粮后开工榨油。然而富锦地区大豆种植减少,本地收购大豆较难,虽然当前新粮收获在即,但农户卖粮意愿较低,主要由于收购价格达到农户预期以及大豆新粮较少,农户不忙于出售,而是忙于收购玉米、水稻。当地压榨厂新粮收购价格在2.15-2.2元/斤,远低于农户预期。由于企业压榨规模较小以及近年人工成本不断上升,该压榨厂的加工成本达到160-180元/吨,核算下来2.2元/近是该厂的压榨盈亏平衡点。然而目前即使在2.2元/斤价格水平上,农户仍很少售粮,预计到春节前最多收购量在2万吨左右,前景仍不明朗。

虽然目前国家进行国储大豆拍卖,每隔一周将近有40万吨大豆抛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应压力;但是榨油企业通过收购国储大豆进行压榨,成本较高,大多处于亏损。因为通过国储拍卖收购的大豆由于运输、水分等问题,运输到厂价格达到4500元/吨,比拍卖价平均高出200元/吨左右,所以规模小的压榨企业购买国储大豆是亏损的。

黑龙江国产大豆压榨效益状况

对于黑龙江及东北地区的压榨企业,面临着豆源紧缺,下游产品价格受限的困境。由于当地大豆产量逐年下降,而且进口大豆成本较高,压榨企业收购豆源困难;另外,下游豆油,豆粕产品价格因物价水平调控而受到国家政策限制。因此,虽然正值大豆新粮收获时期,但是由于农户预期价格较高,惜售心理较强,另外压榨企业由于成本及利润空间的限制,收购价格有限,从而造成压榨企业后期购粮不足,不得不停产观望。

2、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农户增产难获增收
(一)引进优良品种,大幅改种玉米
近几年受需求增长的加快,玉米价格连续走高,玉米的种植效益不断增大。受种植效益的驱动,农户也不断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前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2年玉米播种面积为3430万公顷,同比增加75.8万公顷,增幅为2.3%。今年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黑龙江地区大面积的大豆改种为玉米。

据我们秋季考察了解,2012年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将达到9000多万亩,较去年的8800万亩增加2.3%。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大豆的改种以及玉米新品种—德美亚的引进使得更高积温带种植玉米成为可能。考察得知,富锦市2012年大豆种植面积只有92万亩,较去年的160万亩减少了42.5%,而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还有250万亩。建三江地区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更是少见,2012年该地区总种植面积有1100万亩,其中种植水稻1000万亩,玉米种植100多万亩,而大豆只有10万亩左右。由于玉米近年来种植收益不断上升,该地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只有30万吨,而2011年增加到60万亩,直到2012年的100万亩。可见富锦、建三江两地的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农户不断把大豆转种为玉米和水稻。

另外,由于引进优良玉米品种德美亚系列,其早熟、高产,适合在高寒、高纬度地区种植;黑龙江农户逐年减少大豆种植面积,而改种玉米。德美亚玉米品种的推广应用改变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无玉米品种可种的历史,该系列玉米品种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第四、五积温带玉米种植区域最受欢迎的种植品种。由于单产和比较效益较低,黑龙江省第三、四、五积温带的一些大豆产区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玉米种植面积。

(二)风灾,虫灾影响不大,整体增产已定
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接连遭遇了虫灾、风灾,对当地玉米作物造成了一定损失。据考察得知,东北地区因灾害产量受到影响,但是由于种植面积的增加以及风灾倒伏对玉米产量影响有限,所以预计2012年东北主产区玉米仍将增产。其中,辽宁、吉林地区因受虫灾、风灾影响,玉米减产较为严重,虫灾、倒伏不但增加的种植、收获成本,而且使得玉米产量减产将达到10-15%左右。然而黑龙江地区遭受虫灾、风灾的影响较小,只有局部地区出现倒伏,而且通过观察正在收获的玉米发现,玉米棒生长较好,基本没有秃尖,虫害现象较少,但倒伏的玉米有灌浆不足的现象。所以据考察得知,2012年东北玉米受灾影响有限,玉米生长较好,品质优良,预计2012年玉米仍将获得丰产。近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2年国内玉米产量或达到创纪录的2.01亿吨,同比上涨4.3%。

黑龙江地区正常玉米与倒伏玉米生长状况

(三)阴雨天气影响收割进度,新粮水分较高影响售粮
10月双节过后,东北玉米逐步进入收获时期,农民开始收割田中玉米。据考察了解到,辽宁、吉林地区玉米收割进度较快,截至10月17日,两地玉米收割已完成将近70%-80%。然而黑龙江地区进入10月以来出现了连续阴雨天气,导致了地湿,粮潮,再加上前期的玉米倒伏,收割机械难以进入田地,从而影响了农户收粮进度,截至10月17日黑龙江地区玉米收割完成约50%-60%。今年由于闰月玉米种植较晚,而且阴雨天气较多,生长积温不够,从而推迟了玉米成熟期。然而收获期临近又遭遇了连续阴雨天气,不仅推迟了作物收割进度,提高了收割成本,而且增加了新玉米水分含量。预计至10月底玉米收割将基本完成。

由于阴雨天气不断,新粮水分较高,一般农户收割后的玉米保存条件较差,缺少烘干设施,导致收割后的玉米霉变风险增加,有些农户只能放在地里推迟收割。然而天气预报显示,后期仍将有阴雨甚至雨雪天气,如果在田里的玉米长期经受雨水或风霜,或将进一步霉变,品质下降,所以有些农户通过增加人工、机械提高收粮进度。

另外,由于新粮水分较大,存储成本上升。目前刚收获的新粮水分一般在30-40个水左右,小的贸易商不敢大量收购新粮,由于存储成本以及烘干费用因素,当前新粮收售缓慢。预计11月份天气好转,农民开始售粮还贷,或将出现售粮高峰。

(四)成本大幅上升,农户难获增收
由于人工、地租费用上升,以及阴雨天气加大了新粮收购难度,导致整体种植成本上升。近年来逐渐增加的成本主要是人工和地租,农户对此感受最深。考察得知,富锦地区大豆的种植成本约为280元/亩,租地费用约为300元/亩;玉米的种植成本350元/亩,地租为400元/亩左右;水稻种植成本约在550元/亩,地租为500元/亩左右。建三江地区包含地租的水稻种植成本在1360元/亩,玉米种植成本在800元/亩,而大豆种植面积较少,成本一般在600元/亩。然而近期的连续阴雨,使得收割难度的增加又推涨了收割成本的上升。由于地湿,机械难以进田,只能雇用人工,而人工费用上升。富锦地区人工收割成本约200元/亩左右,而建三江地区由于天气原因,玉米、水稻需及时收割,人工费用甚至涨到400元/天。

另外,由于8月初产区玉米遭遇较为严重的虫灾,农户为了灭虫增加了农药成本,大约500-800元/垧。

 

表1:国内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成本核算

1垧=15亩

2012年玉米种植

2011年玉米种植

种子

55-60元/4斤

50元/4斤

化肥(复合肥)

180元/袋

165元/袋

人工

100-110元/天

80-90元/天

种子、化肥、人工、耕地、农药等

5600元/垧

4500元/垧

租地

6000-7000元/垧

5500-6500元/垧

总成本

11600-12800元/垧

10000-11000元/垧

产量

17000-23000斤/垧

17000-23000斤/垧

种植收入(1.07元/斤)

6600-12000元/垧

8200-13500元/垧

 

根据各项成本的预估核算,预计2012年玉米种植成本大约在11600-12800元/垧,每亩850元左右,较去年增加16%左右。所以如果假设今年玉米的单产水平与去年持平,玉米销售均价为1.07元/斤,那么今年农民的种植收入将不及去年。

由此可知,今年种植成本上涨已定,不管前期的种子、化肥、农药及地租,还是后期的收割费用等都有上升趋势,预计今年粮食丰产,但农户不一定获得增收。

3、大豆、玉米后市分析
(一)国内大豆日渐消逝,何去何从需政策导向
通过此次秋季考察调研发现,2012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再次大幅减少,国产大豆产量也将创出新低。逐年减少的大豆种植面积,也揭示了国内大豆产业市场控制力缺失的本质所在。然而国内大豆的减产,虽说是种植效益的驱使,但是由于国外大豆的进入、下游产品的政策调控,可以说是非完全市场化的结果。

或许国产大豆的消逝,我们还可以有国外大豆;对于压榨企业来说,在考虑压榨成本、利润合适的情况下,只要有豆源进入,就可以压榨。然而国外大豆的进口是否完全自由化,以及国内豆类蛋白、油脂消费能否基本满足,或许是当前大豆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所以对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状况,是借助完全市场化的调整利用国外市场进口大豆,相当于进口土地、进口资源,来满足国内较快增长的需求;还是依靠国家政策的调整扶持大豆种植,淘汰过剩压榨产能等政策措施来重振国内大豆产业,提高定价权。

市场方面,国产大豆再次减产,国内大豆进口或创新高;虽然国储拍卖持续,但供应偏紧局势难改。压榨油企面临困境,期待下游豆粕、豆油价格恢复。虽然美国干旱过后大豆减产预期消弱,但美国大豆收割即将结束;另外,南美大豆种植生长不确定性增加,未来整体供应仍将偏紧。预计近期大豆价格将维持震荡局势,但中长期来看受国内供应偏紧支撑仍有震荡走高可能。

(二)国内玉米增产已定,中期弱势难改
2012年国内玉米增产已定。虽然前期遭遇虫灾、风灾,但由于种植面积的增加,玉米整体产量仍将较去年提高。另外,由于今年雨水充足,品种优良,东北玉米新粮品质较好,虽然倒伏出现少量霉变,以及水分较高影响售粮,但是只要及时收割、合理储藏,新玉米整体品质不受影响。然而逐年上升的种植成本,将使得农民增产而得不到增收。目前由于新粮水分较高,一般收购价格在0.75-0.80元/斤,较去年有所偏低,农民售粮意愿不强;而贸易商也不敢轻易大量收购,所以当前新粮整体购销平淡,预计11月份至春节前将是售粮高峰。

市场方面,国内新作玉米或将喜获丰收,而美国玉米受干旱影响减产已定,9月进口料将再次减少,国内玉米市场供应相对宽松。美国玉米收割临近结束,南美玉米种植预期将减少;而国内玉米将增产上市,下游消费仍以刚性需求为主。所以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先涨后跌,后期受新粮销售高峰打压,或将弱势走跌,建议逢高试空。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于路透社,欢迎垂询交流!

 

最新资讯

新闻:吉林松原地震灾区提前启动临储玉米收购 开库收购时间为11月8日,确定的收购库点全部敞

热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