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超过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13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仍然会延续逐渐增加的态势。未来,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仍然明朗。
稻谷、玉米和小麦3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排序发生了变化,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超过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1978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只有2.99亿亩,远低于小麦的4.37亿亩、稻谷的5.15亿亩。2007年,玉米种植面积达4.42亿亩,超过稻谷的4.3亿亩、小麦的3.5亿亩。
1978年全国玉米产量不过5594万吨,不及稻谷产量1.36亿吨的1/2。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0812万吨,超过稻谷产量383万吨,玉米取代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外部环境利好,需求呈现刚性,以及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促成了玉米的崛起。在美国,玉米已是第一大粮食作物,如今玉米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的时代也来临了。
业内人士表示,玉米增产对于提高粮食产量、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和改善粮食供求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缓解玉米供应紧张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达3494.9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140.7万公顷。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玉米约有30%作为工业原料,60%作为农业饲料,其余的10%作为口粮和种子。
“玉米产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玉米供需紧张的局面,将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同时玉米对小麦的饲料替代作用也会加强。”中商情报网行业研究员田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玉米产量的增加,反映我国粮食种植形势总体良好的局面,国家对粮食的政策扶持仍将持续。“未来,国家对稻谷的政策扶持力度仍会加大,可以预见,在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稻谷价格上行趋势比较明显。”田悦说。
内外因共同拉动玉米需求
近几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上升,要得益于外部环境利好,需求呈现刚性,以及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客观的外部环境如天气形势好等有利因素,使得种植玉米的收益高于其他粮食作物,这也是带动玉米单产上升和种植面积增加的重要因素。
同时,在需求面上,我国玉米的刚性需求潜力逐渐被挖掘,使得市场进一步打开,各地玉米收购价格也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农民种植玉米意愿更加强烈。
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城市居民肉、禽、蛋、奶需求增加,而玉米正好是蛋鸡、肉鸡以及牛羊的饲料,同时也是酒精、食用油等工业部门的原料。田悦告诉记者,玉米的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玉米生产。记者了解到,在过去八年中,玉米产量一直是我国粮食品种中增长幅度最大的,玉米的价格也是主要粮食品种中增长幅度最大的,这主要源于饲料工业、玉米深加工企业对玉米需求加大。田悦表示,需求拉动供给,因此玉米产量增长实属必然。
未来市场行情仍将明朗
目前,我国玉米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已十分明显,但国内供求的缺口仍然存在,玉米供给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短期来看,2013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仍然会延续逐渐增加的态势。
田悦告诉记者,天气变化、市场需求、价格波动、国际市场等仍是影响未来一年玉米播种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将会使玉米市场波动风险对农户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因此,2013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仍然明朗。
市场动态:国内玉米价格走强
“目前国内玉米价格维持在稳中偏涨的态势,长期看,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回升动力。”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玉米种植成本的上升,提高了农民惜售心理;近期出台的临储政策也为玉米价格提供了支撑;另外,全球玉米供应的偏紧,也促使国内玉米获得上涨的动力。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2月4日,国内各地玉米平均价格为2274.99元/吨,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整体也较稳定。据记者了解,12月3日,东北地区普降大雪,其中东北中东部有大到暴雪,局部地区有大暴雪。受降雪影响,部分高速公路交通管制,汽运发往港口粮源受阻。同时,贸易商以及烘干塔玉米收购放缓,再加上农民惜售,东北新玉米大规模上市受阻,这为玉米创造了市场空间。据悉,本次降雪导致玉米日到货量减少,企业或有提价可能。
临储政策也为玉米价格提供了市场支撑。前一段时间,2012年玉米临储政策揭开面纱,玉米临储(国标三级)内蒙古1.07元/斤,辽宁1.07元/斤,吉林1.06元/斤,黑龙江1.05元/斤,水分按照1:1.65执行,收储截至日期为2013年4月30日。
对此,郑宇洁表示,收储在短期内对市场有一定的托市效果,可以巩固玉米价格底部,也支撑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从10月中旬持续走高。“但长期来看,玉米现货价格上涨空间还将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虽然东北玉米丰收,但玉米深加工受到限制,在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不佳因素的影响下,玉米上涨空间或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郑宇洁说。
养殖方面,进入11月下旬以来,国内生猪整体价格稳中有涨,养殖利润有所改善。
据郑宇洁介绍,目前国内养殖业进入季节性上涨阶段,猪肉和鸡蛋的价格持续上涨,生猪的存栏量处在高位,对玉米的需求将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同时,国内小麦价格走高,替代作用下降,玉米将凸显其竞争优势。随着传统节日的来临,市场需求提升,这些因素将对玉米价格的上行有支撑作用。
预计国内玉米后期走势将受到利好和利空双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目前来看,利好因素大于利空因素,后期玉米价格将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郑宇洁认为,受干旱气候影响,美国玉米产量下降,阿根廷和巴西农民种植意愿降低,全球玉米供应量下降;国内玉米种植成本上升以及临储政策的出台将为国内玉米价格提供支撑,加之养殖业发展态势良好,将增加对玉米的需求。
进口动态:玉米进口将稳中上行
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玉米生产国、消费国,伴随全球玉米需求浪潮的不断高涨,中国国内的玉米消费也出现大幅上涨,一方面是饲料消费增长;另一方面是国内玉米深加工消费增长,使得国内的供求关系发生明显的变化,目前中国已从全球最主要的玉米出口国转变为“潜在的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
卓创农业分公司的分析师刘栋表示,预计未来中国的玉米净进口将成为常态,但进口规模会受到制约。目前我国玉米的进出口量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对国际粮价还难以形成影响。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玉米进口455.7万吨,同比增385.4%;出口25万吨,同比增89.4%。前10月,中国的玉米进口国包括美国、老挝、泰国、俄罗斯等9个国家。其中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国是美国,前10月从美国进口玉米约为45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98.7%。
刘栋表示,近几年我国进口玉米增长较快,主要因素在于玉米供需形势偏紧,国际玉米市场低迷,进口玉米价格出现阶段性明显优势等。
近几年,国内玉米深加工快速发展,推动玉米工业消费较快增长,也增加了玉米进口的预期。“归根结底还是国内近几年玉米需求迅猛增加,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的用量在逐年加大,不管是中储粮出于调控市场的目的,还是规模饲料企业满足自身的需求,都对进口玉米青睐有加。”刘栋说。
正是由于玉米市场的广阔前景,我国的玉米生产快速发展。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达到20812万吨,首次超过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而国内玉米产量的迅猛增长主要得益于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和单产的提高。
刘栋认为,国内玉米产量的迅猛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进口玉米的增长趋势,从目前玉米进口政策和国内供需情况来看,玉米进口量将会维持稳中上行的状态。“未来影响玉米进口趋势的主要因素除了政策方面的因素外,还要看国内的市场需求情况,国际玉米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以及国内外玉米的价格差距是否适合进口。”刘栋说。
专家评论:扩大玉米种植保卫粮食安全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目前我国东起台湾和沿海各省,西至青藏高原和新疆,南起海南省,北至黑龙江省黑河地区都有玉米种植,是世界上唯一的春夏秋冬“四季玉米”之乡。同时,玉米也是我国需求增长最快的粮食作物,是具有最大增产潜力的粮食品种,因此促进玉米生产事关中国粮食安全战略。
中商情报网行业研究员田悦表示,玉米产量的增加,增强了国内粮食的供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抗风险能力;同时,玉米还是重要的饲料原料和工业原料,推动玉米产业发展对我国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在玉米取代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中,玉米处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应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资源条件,统筹发展玉米与稻谷、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在保持玉米播种面积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优化区域和品种布局,着力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科学储运效率和加工水平,完善政策调控体系,全面提升玉米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保持国内基本自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田悦表示,除了挖掘生产潜力、保持玉米供给外,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上,还有一些问题亟须引起各方关注。
首先,从粮食供需层面上讲,虽然在近年来,我国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城乡消费者对食品的绝对消费量在上升,一部分农产品供给却在减少,这样食品供求上结构性短缺的出现就成为必然。而粮食作为刚性需求品,供求极少的变动也会导致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国家稳定大局。
其次,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逐年上升,而我国又没有掌握粮食的国际定价权和国际贸易话语权。世界粮食危机等因素会导致国际市场的供给及价格波动,从而也影响到国内粮食市场。
近些年我国的部分农作物减产,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逐年增多,也影响到国内粮食的供给,从而导致国内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于国际商报,欢迎垂询交流!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