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历年的重头戏,但通常流于口号,进展都在无声处。2013年能源价格改革的进展则有目共睹。
始于2013年元宵节的油价上涨,推动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火速出台。缩短了调价周期,压缩了调价幅度。成品油价格更加紧跟国际市场,避免了旧机制调价周期过长造成的贸易商投机行为。
不过因为新机制出台仓促,加之普通民众只想跌不想涨的心理,留下很多“小尾巴”,尤其是遇到国际油价持续上行,还会面临压力。
作为天然气消费大国,中国一直实行政府管制价格。近年来进口气价格倒挂,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2013年,在广西、广东试点后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全国推广。要义在于,更接近市场化方式。一改之前“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逐步向市场化的“市场净回值法”靠拢。
当然这一新机制在挂靠油品、价格形成方面还有待完善。改革后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在消费端以存量气和增量气的形式已经在各地推开,虽然居民用气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影响依然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
煤炭价格实现市场化后,煤电油气领域就只剩下电价这块“硬骨头”。2013年电价改革也屡有成果,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落实环保电价,对脱硫脱硝电价补贴提高,既保证传统电厂的环保改造,又集聚支持新能源的资金,一举两得。
涉及普通民众的消费端,则力推阶梯价格,包括阶梯电价、阶梯气价,保证民生减少价格改革的阻力,实现最大程度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或许是2013年价格改革最值得称道的新思维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转810,业务QQ: 1468256543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