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2年10月8日报道,从2006年以来,国内天然气消费迅速增长。山西、陕西、吉林、辽宁等省份先后提出“气化”战略,并积极铺设省内天然气管网,在能源清洁化方面不断摸索。以天然气(煤层气)逐步代替大量使用的生活用煤,将大幅减少污染排放。
作为最清洁的非化石能源,天然气对中国能源的清洁化转型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是新能源无法替代的。
不过中国“缺油少气”,随着消费的增长,天然气进口大增,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急速上升。2007年时对外依存度仅为2%,之后快速飙升,2009年5%,2010年11.8%,2011年24.3%。2012年前7月已达28%,业界预计2012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超30%。天然气供应安全成为能源结构转型中的一个担忧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天然气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仅为4.6%。而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例则为24%,中国仅为世界水平的五分之一强。中国如何解决提高天然气占比与对外依存度不断飙升的问题?“十二五”期间页岩气开发的侧重点在哪里?如何实现西部天然气产地与东部、南部市场之间的有效连接?2012年9月初,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胡卫平。
胡卫平在能源系统工作多年,熟稔油气领域,一直积极推动国内天然气及LNG(液化天然气)应用,鼓励建设天然气调峰电厂,长期站在能源清洁化转型的第一线。在成稿前,记者获悉胡卫平刚从副司长任上退休,继续担任非营利组织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秘书长。
页岩气要体制创新
记者:最近中海油宣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中石油和中石化也频频在国外收购页岩气、页岩油资产,有观点认为其目的之一为国内页岩气大开发积累经验、技术,对此您怎么看?
胡卫平:尼克森公司确实有页岩气资产。不过从收购角度而言,我认为中海油的收购,是从资产角度进行的收购。中海油收购的是一个资产包,不能单纯说是为了页岩气收购尼克森。
记者:美国页岩气开采非常成功,受益于此,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只有中国价格的七分之一左右。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份颁布了《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您认为“十二五”页岩气开发的侧重点在哪里?
胡卫平:《规划》是以能源局为主制定的,《规划》颁布主要是表明中国页岩气开发提上日程,国家有了正式的安排,页岩气开发将就此拉开序幕。我认为“十二五”主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摸清家底;第二是做好技术准备。
现在中国页岩气资源储量、地质结构、埋深等问题仍然不清楚,需要进一步开展细致的调查和评估。
从长远来看,中国要大力发展非常规天然气、特别是页岩气,首先要保证掌握自主技术。
尽管美国的页岩气开采成功,技术成熟,但美国地质结构、资源特点与中国差别很大,中国需要一定时间找到适应自身地质特点的开采技术。同时,美国公司的技术和设备,转让费非常高。
因此,《规划》强调要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把知识产权握在手里,中国在开发页岩气方面就会主动很多。这些工作做好了,页岩气的开发也就成功了一半。
记者:国内页岩气第二轮招标已经启动。美国页岩气的成功有赖于几千家中小企业的坚持和技术突破,国内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文件,鼓励民资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一些民营企业也跃跃欲试,想在页岩气开发中大展拳脚。你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小公司在页岩气开发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胡卫平:美国的页岩气开发,从最开始的勘探开发,到产量增长,再到大规模开采以至改变能源结构,都是中小企业在做。美国大型油气公司,长期以来对页岩气不屑一顾。
但是美国崇尚新的、好的事物。大公司看到页岩气攻克了技术难关,具有市场价值后,才转而收购中小公司,纳入自己的版图。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大公司只是个壳,真正操作的还是那些崇尚创新的中小型公司。
国内油气资源区块传统上采取登记制,多数资源由“三大油”登记,连“四小”(中信石油、中化石油、振华石油、珠海振戎)都没有。矿权登记之后,大企业对登记区块内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不一定感兴趣,登记制又缺乏退出机制,久而久之就僵化了。资源都登记在几家石油企业手中,但开采活力却不足。
页岩气第一轮招标,邀请竞标的企业范围太窄。第二轮页岩气区块招标进行了调整,参与企业的范围扩大了。只要符合条件、具有油气勘探资质的企业都可以参与竞标。中外合资,中方控股的企业也可以参与。门槛低了,进入的企业多了,有利于形成更加灵活的机制。
《规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创新的方式推动页岩气开发,打破原来的、老的、僵化的开发模式。
输气管道将密集建设
记者:此前有报道称,《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要达到7%~8%,而2011年这一数字仅为4.6%。您认为,实现“十二五”目标有难度吗?
胡卫平:《天然气“十二五”规划》原来提得比较保守,是6%到8%。能源局目前安排的天然气供应量和市场需求显示,供需匹配,能完成这一指标。
记者:天然气管网建设方面有什么进展吗,输气管道建设和天然气产销量怎么匹配,你如何评价目前天然气管网建设进度?
胡卫平:天然气管道的输送能力,整体跟天然气供应量是配套的。国内现有的输气管道主要有中石油的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中石化的川气东送管道。
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和《天然气“十二五”规划》中其他指标是配套的,完成“十二五”目标,包含管道建设的进度。
西气东输三线2012年将获核准,明年将开始建设,争取“十二五”完工,实现通气。西三线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一线年输气量在180亿立方米左右,西二线也是300亿立方米的输送能力,三条线每年供应8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另外,中石化的煤制气管道也已提上议事日程。主要是新粤浙煤制气管道,目前正在研究。中石化的新粤浙管道,也是每年30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希望能在“十二五”建成。加总而言,主干管道的输送能力将达到1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十二五”规划》里,要求这些管道在“十二五”完成,以跟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步伐。
中国也想进口美国气
记者:美国天然气价格那么低,仅为国内七分之一左右,为什么不进口美国气,是什么原因阻碍进口美国气?
胡卫平:理论上说,各国都可以到美国市场去采购LNG(液化天然气)。中国三大油公司之前有和美国商谈购买LNG,不过谈判不成功。目前,美国仅与韩国签订了供气合同。
日本也一直在与美国接洽,商谈购气。日本天然气消纳能力强,也有条件以较高价格消费LNG。日本跟美国的政治关系也不错,但是美国宣布的第一批供气名单里没有日本。所以这件事情涉及到更多复杂的因素。
可能韩国出价比日本高,美国才同意韩国采购。不过美韩双方没有公开天然气采购价格,也不知道具体原因。
记者:天然气缺乏国际统一市场、没有统一的国际价格。就你所知,中国企业采购美国天然气可遵循怎样的价格机制?
胡卫平:统一的国际天然气市场还没有形成。国际石油市场目前存在,任何地方的石油买卖,都在国际市场进行交易,各地市场相互连通,区域石油价格虽然有差别,但都是平衡关联的。天然气还没有形成世界市场,短期内也不具备形成统一天然气市场的条件。
天然气只存在地区市场,各地市场价格根据当地供求变化变动。各个地区价格独立运行,跟其他地区没有关联。所以,美国的天然气价格虽然便宜,但区域外采购并不以当地价格为准。
亚太地区的天然气价格全球最高,美国加拿大对各地天然气价格水平也一清二楚。目前如果美国有意愿出售天然气,一般是参照采购地天然气价格,按照某种公式计算生成合适的价格,最后通过谈判确定合同价,而不是美国本地价和运输费用的加总。
各国采购美国天然气,通常以贴水溢价的方式进行。美国公司认为在当地天然气价格之上要达到亚太地区的平衡价格水平,这一价格与采购方当地价格尚有差距,仍然有竞争力。亚太采购方必须接受这个价格,差价大部分被美国公司赚走。
北美LNG对全世界天然气消费国都有吸引力,物美价廉,谁都想买美国气。但是要吃到嘴里没有那么简单,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转810 业务QQ:19419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