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2年10月,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决定,维生素E系列产品的报价在现有基础上统一提高15%,新订单从9月份开始执行。同时,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也从8月20日起提高产品报价15%。维生素E是全球应用最广、市场销售规模最大的维生素产品之一。
目前,全球维生素E市场主要由德国巴斯夫、荷兰帝斯曼和我国的浙江医药、新合成把持,四大公司合计约占全球维生素E产能的90%,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在终端市场上,国产主流品牌维生素E不少地区已停报,少量现货报价一般在每公斤105—109元,成交价大多在每公斤105—108元。
7月份以来,维生素E市场价格比较低,维生素市场行情总体低迷。今年前5个月,受国际经济大环境低迷的影响,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普遍减少,维生素E的出口量同比减少11.62%。
来自医药统计网的数据显示,不论是进口还是国产维生素E,价格都在下降中。目前价格徘徊在每公斤115元左右,存在继续降价的可能。而国产维生素E只在2008年7月达到过每公斤225元,该价格仅保持了19天,而这也是2005年以来的最高价位。2009年以来,维生素E的价格再也未能达到每公斤200元以上,最新报价为每公斤105元左右,回到年初水平。
面对市场的内忧外患,维生素E生产企业的日子普遍不好过,以两大上市公司浙江医药、新合成为例,上半年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新合成上半年维生素E收入减少6%;浙江医药维生素类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也下降约6.5%。
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维生素产业,维生素C如是,维生素E也如是,这才是造成目前维生素E产业走势低迷的关键。目前全球对维生素E需求在5.5万吨左右,而维生素E全球产能在6万—7万吨左右,存在产能过剩。与此相同的像维生素C产业,全球维生素C需求量每年大概为10万吨左右,而我国一年的产量在20多万吨,这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市场消化的产量,盲目增产,导致了维生素行业今天的颓势,其尴尬现状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国内一些行业研究员则普遍在为中国过剩的维生素产业担忧。因为产能过剩的旧债已经到了得偿还的时候。他们认为,在维生素限产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这种担忧将长期存在。
维生素E生产进入门槛高,价格波动正趋向平稳,此次提价是企业为了提升维生素E业务毛利率。虽然停产检修是企业正常工作事项,但多数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为抬价做的铺垫。由于现在市场比较低迷,终端需求并没有提高,“贸然”提价可能前景并不乐观。相关专家坦言,限产提价原本是维生素领域的“行规”,但近年来维生素出口下滑,企业靠限产保价已经十分不易,要想促使价格上扬更是困难。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