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4年5月7日)去年春季开始的H7N9禽流感,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在,杭州的菜场已经买不到活鸡了。
现在有一个关于防治H7N9禽流感病毒的好消息:国内科学家在研究H7N9禽流感病毒方面再次获得重要突破。浙大一院李兰娟院士等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发现,人体中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与H7N9禽流感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很有关系。水平越高,H7N9禽流感患者病情越严重,而且病死率明显增加。5月6日,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通讯》在全球率先公布这一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是由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联合完成。
论文通讯作者——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说,课题组收集了47例H7N9禽流确诊患者的血浆,40例来自杭州本中心,其中8例死亡,其余均陆续好转出院,另外6例来自南京,1例来自上海。
在之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专家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检测血浆中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了大量统计学分析,发现了这一结果。
李兰娟院士昨天解释了这一研究成果:“人体中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与H7N9禽流感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在发病后第二周表现尤为明显。住院超过28天的H7N9禽流感患者(重症患者)和因H7N9而死亡的患者,在第二周,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比较高;而28天内出院的H7N9禽流感患者(相对较轻的患者),在第二周,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显著低于第一周。
“人体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作为判断H7N9禽流感重症化的生物标志物,准确性比其他临床常用指标要高。现在医生可以通过检测H7N9禽流感患者的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判断疾病发展趋势,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这一发现在全球是首次。
“而在此之前,因为临床上没有预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医生们很难通过检测人体中的一些指标,了解H7N9病情严重程度。有些患者最终多器官衰竭,出现不好的结果。”
继续努力防治病毒
昨天,这一科研成果吸引了包括央视在内众多媒体关注。《自然·通讯》执行主编也到现场。《自然·通讯》与浙大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这一研究成果。
在此之前,李兰娟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抗击H7N9禽流感工作中做了很多贡献,如首次证明了活禽市场是人类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源头,并提出避免发生禽传人的最有效策略是阻止活禽市场交易;发现了H7N9禽流感病毒中的基因发生变异,使病毒可突破物种障碍,从禽类传播给人;首次成功自主研发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在临床治疗方面,团队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救治办法。
李兰娟院士说,她和她的团队还将继续密切关注H7N9等禽流感病毒,继续研究H7N9等禽流感病毒发病机制,治疗办法、抗病毒药物耐药的研究及疫苗等。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业务QQ:2558423220,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5,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