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近日的大豆和玉米的价格受到美国等主产国灾害天气预期减产的影响,国内的大豆玉米期货受到波及,持续的走高。自6月以来,包括玉米、大豆、豆粕等农产品期货价格全线走高。据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截至昨天,豆粕期货价格1301合约是3938元/吨,现货价格普遍在4000元/吨~4200元/吨,环比均上涨20%以上。
而大豆和玉米是下游养殖产业的重要原料,这也导致下游养殖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涨,比如养猪业,面临的困境更是苦不堪言。一方面终端市场的猪肉价格是持续的低迷,毫无上涨的起色,再加上大豆和玉米等原料价格有大幅的上涨。养猪产业也长期挣扎在盈亏临界点。这不仅直接导致养猪户的亏损。而且从“猪周期”的运营角度讲。如果养殖户为了避免进一步的亏损,大量的减少母猪的养殖,这也将加大日后猪肉价格的反弹力度。猪肉暴涨的局面也必将出现。可见,大豆和玉米期货的上涨会引起连锁的反映。对生猪养殖业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据河南原阳陡门乡养殖户鲁显彬讲,5月初,小麦收割时的价格才2900元/吨,不到3个月就涨了1300元。现在豆粕已经在短时间内突破了4200元/吨。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因为豆粕这两个月涨得太凶,乡里的养猪户都不用豆粕了,改用“全价料”,一种经膨化处理的颗粒状饲料,包括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粗饲料和添加剂等4种成分。不过,“全价料”近两个月也涨了不少,80斤装的从105元涨到了128元,如果是4个月出栏的猪要用6~7袋的全价料,等于无形中增加了100多元的成本。
他无奈的表示,今年年初他刚扩大养殖规模,使母猪和肉猪的数量达到上百头,但没想到却遭遇两头的损失:猪肉价格跌,饲料价格涨。但是养殖户不知道本轮豆粕价格的上涨更多的是受到国外主产国产量减少影响。
但是在市场终端,猪肉价格更是“跌跌不休”,据目前观察到的数据,还没有止跌企稳的迹象。据农业部市场监测显示,7月23日“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91.50,比上周五下降0.15个点,其中全国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9.65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1.4%。目前全国不少地区的生猪价格普遍徘徊在7元/斤左右,某些地区甚至更低。
而且不仅是豆粕价格在疯狂的上涨,玉米也是一样,而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涨不仅使养猪户雪上加霜,也使得饲料产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和下游的生猪养殖行业一样,饲料产业也是挣扎在盈亏临界点。
而饲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豆粕、麦皮等,而豆粕在饲料当中的比例要占到20%左右。平均一吨饲料中使用的豆粕为200公斤,因此如果每吨豆粕上涨1000元,成本就增加至少200元。一般来说一吨饲料装填25袋,这样光豆粕价格上涨就会导致每袋饲料成本上涨8元。还不说玉米上涨推高的成本。
据郑州正大饲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不仅豆粕价格涨,玉米也涨。饲料的利润空间本来就小,如果继续涨下去,企业难以承受如此高的生产成本。为了求得生存,势必会将豆粕和玉米等原材料上涨成本转嫁到养殖户头上。
令人担忧的是,大豆和玉米价格上涨推高的饲料和养猪成本最终买单的只能是养殖户,而不能通过抬升猪肉价格向消费者转移。因为本轮猪肉价格的持续走低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主要是终端市场需求的季节性低迷和进口猪肉对国内猪肉市场的冲击。
分析师日前介绍,今年猪肉价格情况比较特殊,下跌已经超出了预期。和往年不同今年猪肉价格是在国内供应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特别是当前在上市猪减少的情况下,猪肉价格依然没有提振,这样的怪现象主要是因为夏秋季节本来就是猪肉消费的淡季,加之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导致终端消费疲软。随着后期上批存栏生猪的大量上市,后期猪肉供应量会持续增加,因此近期肉价不会出现拐点。
但预计8月下旬至9月随着天气逐渐降温及双节的拉动,猪肉消费或有小幅提升,但是猪肉价格还是将以震荡走弱为主。很难开启上涨通道。
另一方面,今年国家大量的进口猪肉也对国内生猪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据数据,以往国内进口猪肉数量每年不超过50万吨,但去年进口猪肉达到130万吨,今年仅前4个月进口量同比就增加1.1倍。这对本轮猪肉价格超预期的长时间“低位徘徊”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如果猪肉价格还是持续走低,国家不采取有力的调控措施,稳定猪肉市场。那么养猪户将大量的减少母猪的存栏数量或者是生猪的存栏数,在猪肉消费旺季或者是市场回暖时,市场供求格局将向“卖方市场”转变,届时,猪肉价格又会“报复性”的快速上窜,实际上根据检测的数据显示,目前生猪存栏数量和母猪的数量有所减少。这是这种预测出现的前兆。因此本轮大豆玉米价格的上涨和导致生猪市场长时间萎靡的因素相互结合,相互发酵,使整个养殖行业的上下游企业雪上加霜,苦不堪言。考虑到猪肉价格日后报复性的反弹,和猪肉在CP权重中的高占比。目前养殖行业的困境是值得警惕的。不然最终受损的是普通的老百姓。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