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当前是解决欧债危机问题的关键时刻,欧元区集团仍有较多的政策工具如降息、购买国债等来稳定金融市场,但这些措施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欧债危机的真正解决显然不能仅仅指望流动性的注入。
自欧债危机以来,欧元区各国多次联手拯救陷入债务泥沼的“欧猪五国”,除了实施传统的降息政策以外,还推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救助工具,包括SMP、LTRO、EFSF、EFSM、ESM等。这些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欧猪国家”暂时性渡过难关,稳定了金融市场,为欧元区国家解决危机争取了更多时间。
各种援助工具的使用
出于道德风险考虑,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盟不能强制动用其他成员国资源去救援某一成员国,欧洲央行不能直接出钱对成员国提供全面金融救助,欧盟成员国也没有义务协助一个债务危机国。不过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深入,欧盟逐渐放弃了原先的主张,协同IMF和欧洲央行组成“三驾马车”,对危机国家采取多层次、多期限结构的援助机制。
到目前为止,欧洲央行已经动用了SMP、LTRO、EFSF、EFSM以及即将启动的ESM来拯救深陷危机的欧元区国家。
1.证券市场计划(SMP)及运行机制
根据欧洲央行的定义,证券市场计划(SMP)是通过对公共及私人债券市场进行干预,确保出现经济失衡的国家拥有足够的流动性。其目的是恢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而能够实施以稳定价格为导向的货币政策。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SMP是以货币政策影响为途径的援助机制,欧洲央行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出现危机的国家的国债,扩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为其提供流动性,以此确保二级市场上出现危机国家的国债收益率的稳定,进而稳定市场信心。
欧债危机爆发以后,欧洲央行在2010年5月启动了SMP,以购买政府债券。截至2012年7月6日当周,欧洲央行通过SMP购买了2113亿欧元主要债务国的政府债券。
从实施效果来看,SMP操作所产生的影响往往在计划实施的一个星期内被央行取消。这是由于欧洲央行为实现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往往在SMP实施后通过冲销手段来重新吸收之前释放出的流动性,消除这些干预措施的影响,从而不对其货币供应产生影响。ECB每周都会发行固定期限存款工具来对冲SMP所提供的流动性。
2.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及实施效果
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是欧洲央行的传统金融工具,旨在增加银行间流动性,维持欧洲银行业金融稳定性。根据1992年通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央行不能直接购买各国的国债。因此,欧洲央行以欧洲银行为中介,间接购买国债,迂回地进行救市。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央行实施了2轮3年期的LTRO操作(其余的LTRO操作期限较短)。第一轮LTRO操作于2011年12月21日拍卖,总量涉及523家欧洲银行4890亿欧元贷款(其中仅2100亿欧元是净流入投标银行的),贷款利率为1%。第二轮LTRO操作于2012年2月29日拍卖,800家银行竞拍,涉及5295亿欧元。两轮LTRO操作使得欧洲央行向系统注入了1万亿欧元的3年期资金。
LTRO操作的流程是,由欧洲央行为欧洲银行提供低息贷款(1%),然后鼓励银行购买高息的债务国国债,以赚取利差收益。欧洲央行的本意是想让欧洲银行获得低息贷款后去购买高息的债务国国债,从而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套利息差来补充欧洲银行的流动性;二是压低出现危机国家的国债收益率,降低其借贷成本。
LTRO操作在实施初期对降低西班牙等国的国债收益率有一定效果,帮助欧元区国家度过偿债高峰期,但整体上仍未完全达到欧洲央行的预期效果。第一,两轮LTRO操作后,西班牙、意大利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并未有效下降,且一度重回LTRO操作之前的高位。第二,市场流动性并未充分流入。有数据显示,在欧洲银行投标LTRO后,有将近一半的资金又重新被存回欧洲央行。在LTRO推出之后,欧洲银行在欧央行的隔夜存款接连创出历史新高。
欧洲银行获得从欧洲央行的低息贷款后,并没有完全用于购买国债,而是选择将所得资金偿还已有的债务,或是留到明年应付融资困境。这主要是出于维护银行自身声誉考虑,同时购买国债也会使得银行账面上获得更大的债务风险敞口,增加从其他融资渠道融资的成本。
3.EFSF及运行机制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是2010年5月由欧元区17个成员国共同决定,并在欧盟经济财政部长理事会的框架下创立的,旨在为希腊和其他欧元区国家借款提供资金支持。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向欧元区国家提供融资以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措施包括向出现危机的欧元区国家提供贷款、干预债券市场,以及向欧元区国家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等。
(1)EFSF的信用结构
EFSF依赖于贷款担保机制,并不要求欧元区各国拿出现金。每个担保国的担保份额比例根据该国在欧洲央行认缴资本比例确定。EFSF扩容以前,承诺担保资金总额为4400亿欧元。2011年10月EFSF扩容以后,承诺担保资金总额扩大到7260亿欧元(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不参与担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