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周末意外降准及降息之后,央行[微博]于昨日再度实施旨在投放短期流动性的逆回购操作。公告显示该操作数量增至500亿元,期限7天,利率续降20个基点至2.50%。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本轮逆回购重启以来连续第二次降低相关利率。那么在进入7月后,央行会否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不妨先看看昨日操作之后的市场反应。据Choice金融终端统计,当日同期限市场资金价格同步回落至2.60%附近,下降幅度超过20个基点。不过,有少量成交的3个月期资金,仍较上一日走高5个基点报3.24%,显示短期资金回落速度较快,而期限更长资金的出借方仍对利息回报有较高要求。
这反映了部分机构投资者,对3个月或更长时间内的流动性状况充满了怀疑。因此,他们通过提高利率补偿去实现资金拆出。
在不同期限债券品种的收益率上,这一点反映得更为明显。今年4月中旬至今的两个半月内,1年期国债收益率由3.16%一路下行至6月29日的1.75%,跌幅近45%;5年期国债由3.47%跌至2.99%,花了1个月时间,但随后突然掉头向上至6月1日的3.34%,截至6月29日仍在3.23%附近,区间跌幅仅6.92%。10年期国债的情况也与后者类似。
这种状况预示了两种可能,一是市场认为央行将不再继续实施货币宽松,因此预期日益悲观;另一个是流动性陷阱已经形成,普通的宽松不足以达成政策目标,因此预期同样悲观。
上述两种不同预期,在央行看来其实都是一样的。如果通过其他缓释或定向手段可以达成目标,那就尽量不要通过法定存准或基准利率的调整去实现,“忌惮强烈信号”这一点在以往得到过多次证明。
但上周末的“双降”却又昭示了历史经验的错误与可笑。不管其直接原因是不是股市大跌或系统性风险隐现,至少央行已经通过降准方式向市场释放了长期流动性,并使之与逆回购等短期调控手段同时存在。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从2007年至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30天内两度调整的情况一共有14次,但下调的情况却仅有2008年11月至12月间,分别由17%降至16%以及再度降至15.5%的那一次。
从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急速下跌的趋势来看,当前市场与2009年前后的确十分类似。那么,历史会不会重演?
实际上,6月28日降准与降息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债券市场早市交易活跃,但据多位市场人士透露,买盘寥寥却显示了多头力量的不足,除短期融资券等收益率出现小幅下行外,其他品种收益率甚至向上走。而在昨日,这一情况仍未改观。
不出意料的话,7月再度迎来一次法定降准,将会是较大概率事件。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转809,业务QQ:1113856978,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