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北京时间2012年9月18日凌晨,美国将我对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品补贴政策正式诉至世界贸易组织(W TO )。就在17日,中方也向W TO提交了一项对美国关税法案的诉讼,发起对美国的制度挑战。
两起诉讼的核心均是对中国补贴问题的认定。专家提示,美国已经开始用“双轨制反补贴”的战略向中国施压。即一方面,美国政府利用W TO争端解决机制指控中国的禁止性补贴,而另一方面,美国产业界利用反补贴税法指控中国的可诉性补贴,双轨各司其职,对中国的补贴政策形成了巨大压力。
而在美国施压补贴愈加频繁的同时,中国也越来越多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将美方错误做法诉诸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专家表示,可以预见,未来关于中国补贴的话题将是中美贸易争端的关键所在,而双方就补贴规则的博弈还会日益升温。
压制
美诉中汽车出口补贴
北京时间2012年9月18日凌晨,美国将我对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品补贴政策正式诉至WT O。18日晚间,中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就此在商务部网站发表公开谈话表示“美方是在竞选活动中,选择在美国的汽车产地俄亥俄州宣布这一消息的,表明美国对中国采取措施是出于大选政治的考虑。对此,我们表示反对。”该负责人指出,中方已收到美方提出的磋商请求,并将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予以妥善处理。
美国贸易代表柯克于当地时间17日正式宣布,美国已经向W T O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品补贴政策的正式诉讼,称中国在2009年至2011年间至少向汽车出口商提供了10亿美元的非法补贴。并称中国试图提高汽车及其部件出口,并已直接将目标指向了价值3500亿美元的美国汽车业,而美国汽车业正处在摆脱严重衰退实现复苏的过程中。
美国向W T O提出诉状的焦点是中国的“出口基地”项目,即中国支持选定地区的汽车业制造商,试图将这些地区建设为汽车产品出口中心。柯克指出,这一项目已帮助中国的汽车及其部件出口额从2001年的74亿美元,在十年内增至2011年691亿美元的水平。
美国贸易代表称“中国的这一项目似乎提供了W T O规则所禁止的出口补贴,它们被禁止是因为严重扭曲了贸易状况。这些补贴为位于中国的汽车及其部件制造商与位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生产商竞争时带来了不公平的优势。”
这次诉讼是奥巴马政府针对中国提出的第八次诉讼,也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这延续了美国以往每隔几个月就要提起一项新诉讼的做法。而美方这一最新诉讼正逢奥巴马在以工业为主的中西部地区争取选票之时,也是他试图回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指责他对中国过于软弱之时,距离美国总统大选开始还有近七周的时间。因此美方的这一举动被认为政治意味颇深。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表示,美国此举主要出于大选的政治原因,过去美方常常拿人民币说事儿,现在显然他们找到了新的借口,也就是他们认为对解决国内就业效果将更为显著的汽车制造业,这也呼应了奥巴马上台之初提出的“出口倍增”和“制造业回归”计划。此外,中国在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和广阔空间也让美国国内产业感觉受到威胁,想压制中国产业的竞争。
上诉
中诉美关税法案直指美国法律核心
就在美国向W T O提交对华汽车补贴诉讼的同一天,中方也向WT O提交了一项对美国的诉讼,核心仍是中国补贴问题的认定。
2012年9月17日,中国就美国在关税法修订法案(G PX法案)中违反世贸规则的错误做法,提出与美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此发表谈话表示,美方在缺少国内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对华发起了30余起反补贴调查,随后又通过G PX法案溯及既往地追认这些调查的合法性。这种做法将中国企业置于一个不确定的法律环境,违反了世贸组织在透明度和正当程序等方面的相关规则。他指出,本次争端共涉及24类产品,累计涉案金额72 .27亿美元。
自2006年美对华发起第一起反补贴调查开始,中方就明确指出美无权对其认定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发起反补贴调查。2011年12月1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非公路用轮胎司法诉讼案的判决再次支持了中方的主张,认定美商务部在《1930年关税法》下无权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补贴调查。但美方不但没有根据法院判决及时改正错误做法,反而在随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迅速通过了《1930年关税法》修订案,明确授权美商务部可以对 非 市 场 经 济 国 家 适 用 反 补 贴 措施,并将适用范围追溯至2006年11月20日以来发起的所有反补贴调查。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龚柏华表示,美国修改国内法律的一个前提是不能违背世贸组织的规则。但是美国对重叠使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造成的不适当救济,要求中方企业取证证明而非主动改正,此外还要追溯过往的所有调查,这些错误做法都可以作为中方此次上诉的诉点。
按照入世协议,到2016年中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届时,美方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也就不存在了。龚柏华表示,即使是到2016年之后,会发生什么依然难以预料。在入世协议中,事实上“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只适用于“反倾销”措施,而并未明确界定“反补贴”的界限。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方的此次诉讼对将来的制度性规定有着重大的意义,对相关事实的澄清非常重要。
今年5月,中方将美方涉华22种产品反补贴错误做法一并打包诉至W T O,龚柏华表示,此次对关税法案的诉讼和上起诉讼有着本质的关联,但不同在于,这次是对美国制度的挑战,影响更为深远。
博弈
美国“双轨制反补贴”战略显现
今年以来,美国已经采取设立跨部门贸易执法机构、修改关税法案等多项措施强化对华贸易政策,尤其是对中国补贴的关注愈来愈多,美国国内认为对中国补贴的责难直指中国制度核心。
从去年开始,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庞大的队伍就开始专门搜集各类网站中关于中国地方政府税收优惠等补贴政策的证据,包括乡镇级别政府的。此后美国在世贸组织审议会议等多个场合对中国的补贴提出非议。
在美国跨部门贸易执法机构成立之初,就有外媒报道称,美国汽车及其部件业一直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对来自中国的竞争性产品采取行动,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然而,美国并没有走国内调查的渠道,而是选择了直接将中国补贴上诉至多边争端解决机制,这显示出相比起单个产业,美国更想攻击的是中国的整个补贴制度。”龚柏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双边的个案调查力度显然不及多边的争端解决机制,上诉到WT O更多就是解决制度性的问题、合规性的问题。
龚柏华说,现在美国在多边争端层面关注的主要还是“禁止性补贴”,即不需要证明对进口国带来实质损害的,而将来可能就“可诉性补贴”在WT O层面进一步展开,补贴的问题将越来越复杂。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 T 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已经开始用“双轨制反补贴”的战略向中国施压。即一方面,美国政府利用WT O争端解决机制指控中国的禁止性补贴,而另一方面,美国产业界利用反补贴税法指控中国的可诉性补贴,双轨各司其职,对中国的补贴政策形成了巨大压力。
屠新泉指出,反补贴调查将成为贸易摩擦的焦点领域,现在这一苗头已经显现,而且在美国大选年争端还会加剧,中国应该引起格外关注。
当前,中美间关于“补贴”的规则争端正在升级。在美国施压补贴愈加频繁的同时,中国也越来越多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将美方错误做法诉诸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专家表示,可以预见,未来关于中国补贴的话题将是中美贸易争端的关键所在,而双方就补贴规则的博弈还会日益升温。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垂询交流!电话:028-65162618转804,业务QQ:4747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