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2年9月2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海关总署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从取消五项收费、深化四项改革、优化三项服务、简化两项手续、营造一个环境等方面出台了十六条具体措施。
专家认为,外贸“失速”为国家出台改革措施提供了动力和契机。十六条在出口便利化上为外贸企业卸下包袱,让外贸企业的日子好过些。但由于当前我国外贸形势主要受外需影响,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适应外贸增速下滑,并主动提升产品竞争力。
十六条措施促外贸稳增长
海关总署9月10日公布的8月份外贸数据对市场信心产生了较大影响,市场曾预期政策可能进入窗口期。果然,海关总署于28日公布了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十六条措施,从改进海关监管和服务、推进海关业务改革、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以及维护公平贸易秩序、营造健康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推出了十六条具体措施。
根据十六条的要求,从10月1日起,海关总署将全面推开分类通关改革,并开通全国海关12360统一服务热线,提供7×24小时咨询服务。此外,今后海关将实行“诚信便利,失信惩戒”,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凌云认为,这些措施与此前国务院出台《若干意见》相吻合,着实能够减轻企业在出口费用上的包袱。高凌云同时表示,短期内外贸企业可能会持观望态度,但长期来说对降低外贸企业出口成本、提升其积极性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外需仍起决定作用
对于十六条对外贸增速能否产生促进作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认为,外贸形势不好为出台十六条提供了动力和契机,但十六条的着力点还在于内部程序的改革,其中不合理的收费以及不合理的规定早就应该改变。从本质上来看,当前的外贸增速下滑主要受外需影响,因此,决定外贸增速的仍是外部环境。
赵庆明认为,由于欧洲国家还看不到希望,美国的复苏也在缓慢进行中,各国也在推出相应的外贸刺激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因此短期来看外需难以扭转。
从长期来看,美国提出再工业化,也就是未来他们要降低对进口的需求,把海外的工业转移回来自己生产。欧洲的情况也不乐观,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法国本土失业人数已突破300万,以希腊为代表的欧盟国家最终还是要让自己的国民勤奋起来,实际上也会减少外需。
转变方式是企业出路
赵庆明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外贸增速很难再回到历史水平。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中国下一步应该以稳定市场份额为主,同时提升产品附加值,以此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以及国际地位。
“经济转型的要义之一就包括从原来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依靠消费和投资。并且现在看来内需的空间很大。”赵庆明说。
对此,高凌云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事实上是相互促进的,未来一段时间促进外贸增长仍显必要。
对于全年保十的目标,高凌云认为,保十实际上指的是整个“十二五”期间外贸年均实现10%的增长。但保十能否实现并不是一个主要问题,更重要的问题在于经济是否实现了转型升级的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十六条也对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做了规定。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