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3年3月18日)3月15日,57岁的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此时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李克强是第一位出生在新中国、并同时拥有经济学博士和法学学士学位的总理。
过去5年间,作为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攻坚克难,出手不凡。其敏锐的判断力,直面问题、专业果敢的工作作风深得各方赞许。
今天的中国,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把超过13亿人带入科学发展的全面小康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史诗意义的创举。在人民大会堂,面对近3000名人民代表的掌声,李克强沉静地致以微笑,深深鞠躬,传达出一位大国总理对责任的担当,也表现出成熟政治家坚毅、睿智的力量。
“改革是中国最大红利”
外界认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化改革,无疑是李克强重要的施政理念。今年初,他在包头市现场调研改革时提出,要把市场的手、政府的手和人民群众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聚集更大的力量。
中共十八大闭幕后的第6天,李克强主持召开改革专题座谈会。在这次会上,李克强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他强调:“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在综合国力稳健提升的今天,正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主动推进改革,体现出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忧患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感。
十八大以后推进的第一项重大改革就是行政体制改革。李克强作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文件起草组组长,力主将国务院组成部门缩减到25个。精简高效,体现出李克强的行事风格。改革要从自身做起,但“割自己的肉”谈何容易,以致每一次机构改革都是一场艰苦的革命,都会遇到诸多阻力和风险,这次改革也不例外。
在研究机构改革方案之初,李克强就明确提出,改革不是简单地减少机构数量,而是要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该由市场做的要多放给市场,社会能办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正是出于这些理念,这次改革方案与以往不同,第一次将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方案名称中并列。
在李克强领导下,文件起草组深入部门、地方、企业,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吸收专家意见,专题研究、协调重点难点问题。
在国务院工作期间,李克强深感多个部门管一件事程序之繁、协调之难。食品工业的产业链从田间延伸到餐桌,有十多个部门监管,责任往往难以划清。海上执法涉及多个部门,维权力量分散,常被称为“五龙治海”。李克强力主创新变革,改变铁路长期政企不分的状况,整合食品药品、海洋等管理机构,优化一些职能交叉的管理机构,使一些延续多年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企业创业创新是李克强高度关注的事。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他力推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很多人反映企业工商登记繁琐,李克强下决心改革,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工商业者拍手称快。
李克强很关心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去年四季度,有关方面报送电煤并轨方案。李克强看后指出,方案中市场化改革的原则很好,但具体措施中还存在计划色彩。既然都并轨为市场煤,为什么还要对数量和价格作许多限制?这一方案被退回重新制定,修改完善后已出台,有力地推动了电煤改革。
“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型”
中共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既与上世纪领导人提出的“四个现代化”一脉相承,又是破解当代中国发展难题、实现转型升级的大手笔、关键棋。今年1月15日,李克强到国家粮食局考察时,第一次将其概括为“新四化”。
李克强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动力。他注意到,发达国家依靠信息技术和电力技术的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比例可以达到50%,而中国存在风电、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李克强要求,智能电网不能只对大用户开放,而要利用信息技术,鼓励发展小规模、分布式发电。在他的推动下,国家电网已向单位、家庭的屋顶光伏发电开放,令人对未来能源前景满怀期待。
“新四化”中的城镇化,更是被李克强视为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北大学习期间,他深入钻研,厚积薄发,写出了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体现出对世界潮流的洞悉和对中国国情的谙熟,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经历了20多年的思考、实践和历练,逐步形成了今天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维。
怎样在城镇化领域实现科学发展和人文特色的内在统一,是李克强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反复强调,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要富裕农民,造福城乡居民。重要的是要解决好2亿多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的问题。去年12月底,他专门到江西九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宿舍区看望农民工,了解他们就业、收入、住房、社保、子女教育等情况,叮嘱地方同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早在河南当省长时,李克强就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同推进、驱动城乡发展,使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河南省走出了一条新路。在今年人代会河南代表团,李克强又指出,要在“三化”协调的基础上,推进包括信息化在内的“四化”同步。
李克强主张,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破解城乡之间“二元结构”形成的差距,也要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形成的差距。在他的强力推动下,五年多来,中国累计改造棚户区1200多万户。今年2月,李克强在内蒙古考察后,又提出将开展第二轮棚户区改造,再解决1000万户城市贫困户住房困难,两轮改造惠及的人口规模近1亿。
“保基本民生,天大的困难也要做”
李克强年轻时在农村插队,当过大队书记,饱尝农民生活的艰辛,积累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担任国务院领导后,他经常深入基层调研,融入群众、以心换心,讨论民生改善之策。
通过深入调研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这是李克强一贯的工作作风。出门轻车简从,不封路,不清场,现场解决群众和基层提出的实际问题。从地方到中央,他从未改变。
去年岁末,李克强冒雪探访五年前到过的湖北恩施龙凤镇青堡村,再次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把大家述说的“烦心事”一一记在本子上。当他准备离开时,看到路边陡坡上有玉米地,农村管这叫“挂坡地”。李克强踩着泥泞的山道攀上坡,用手抓了一把泥巴捏捏,“这是一个很农民的动作,就像大家平时在看地一样。”村民杨芳说。
村民们反映,种挂坡地有三难:爬上去难、管理难、收成难。李克强现场同大家商讨。最后他认为,这样的地应该退耕还林,改种经济林,并进行移民建镇、扶贫搬迁、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综合试点。3月份,在龙凤镇召开了扶贫改革综合试验的工作座谈会。
一位村干部说:“但凡有人来田里看,大都是向前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真正懂行的才弯腰看看苗情。李克强一到我们这里,眼睛就是往下看,村里特意在远处立了大标语牌,他自始至终没看过,而是跟我一起捏捏苗,盘算打掉田埂后能增多少收成。”
今年春节前夕,李克强径直走进包头北梁棚户区的高俊平家走访,当时高俊平的孙子刚睡醒午觉,没来得及穿衣服就躲进立柜里。李克强和高俊平唠家常时,孩子从立柜里跳出来钻进被窝,露出了光着的屁股。整个过程被电视镜头记录播出。“光屁股”小孩在网上立刻成为焦点人物。对于这段“很萌很真实”的镜头,网友们报以热情的肯定:“可以看出,这是真正接触底层、事先不打招呼的访贫问苦。”
他又来到棚户区居委会召开现场会,由于温度低,会场只能靠烧煤炉取暖,屋内弥漫着呛鼻的煤烟味。李克强语重心长地说,城镇化不能一面是高楼林立的新城区,一面是低矮简陋的棚户区。要下大力气改造,让群众从忧居变宜居,这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
两年前在湘西凤凰考察时,李克强和村民聊天时,得知村里一个叫龙桂菊的女孩儿因家庭困难不能上大学,他希望地方帮助,圆她一个大学梦。当地干部表示,马上落实。李克强又说,不仅要圆她一个人的大学梦,还得全面排查,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今年“两会”上,李克强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又问起此事,当地的干部说,他们经过排查,又解决了8个困难考生有学没钱上的问题。
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强调,环境也是民生,必须着重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在2011年12月召开的环保大会上,李克强就专门提出在全国开展PM2.5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目前,国家已修订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监测范围已扩大到113个环保重点城市。
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李克强既立足国情,又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他指出,公共服务要合理区分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政府要着力保基本,构筑起一张使群众能够安心生产生活的安全保障网。这一理念,已转化为中国重大民生工程的实践。
“破解复杂难题的高手”
多年来,面对各种难题,李克强从不回避,而是以坚定的勇气和胆略、开阔的视野和系统的知识储备化解矛盾和挑战,被境外媒体称为“破解复杂难题的高手”。最近一段时间,李克强关于推进中国现代化既要有“攀高峰”的决心和信心,又要有“走钢丝”的勇气、智慧和韧性,不断破解难题的论述,在国际国内产生广泛影响。新一轮机构改革,就体现了这种决心和智慧。
长期关注世界经济数据、发展理念和战略走势,使李克强习惯于将中国与全球、区域与全局联系在一起。去年冬天,他在四省通衢的江西九江召开现场会时,对沿江城市负责人说,下围棋都是先占金角、银边,但到最后,决战还在中部。中部是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两大差距的突破之地。中盘定胜局,我们要做好“中”字这个大文章,承东启西,大开放大开发。
李克强先后主政农业大省河南和老工业基地辽宁。这两个省份几乎可以找到当下中国面临的所有难题:前者的考验是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后者是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
在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河南,李克强提出,巩固“三农优势”、建好“全国粮仓”;系统谋划工业布局,高起点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旧城与新城互动发展,构筑中原城市群……一系列施政“组合拳”,不仅保持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同时向新兴工业基地转变,成为中部地区具有强劲积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增长极。
在辽宁,李克强推动解决了数百万工人的社会保障问题,促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迈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最艰难的一步。他直面辽宁经济发展相对封闭的挑战,果断做出转身向海、带动腹地、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决策。今天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增长极正在崛起。
在国务院工作期间,李克强分管工作有不少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医改就是其中之一。围绕“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根本目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最终要落到广大人民身上”,李克强说。中国在短短三年内,将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从30%扩大到95%,织成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世卫组织给予高度评价。
在去年11月底改革试点会议上,李克强请发言者免去工作汇报,只谈具体问题和建议。工作人员透露,李克强平时就有爱问问题的习惯,“打破砂锅璺(问)到底”。由于李克强经常讲到新的理念,也经常问。为深入了解他提到的“胡焕庸线”、“第三次能源转型”等概念和内涵,不少人到书店去买书学习。人们都反映李克强讲话的信息量大,思想精深,非一日之功。
李克强善解难题与他求真务实、从善如流的一贯作风有关,在湖北恩施调研时,李克强对基层干部讲,大家随便说,自由发言,“不要怕,讲真话、说实话”。这次人代会上,一位湖南团代表打断李克强的发言发表感想,李克强耐心倾听,不时在本子上记录,表示一定要尊重人民代表表达意见的权利。
李克强酷爱读书,总是手不释卷,广泛阅读中外历史文化典籍和专著;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学术造诣使他在经世治政上“知行合一”;而常年坚持阅读英文书刊,收看英语频道,熟练地用英语与各国领导人轻松交谈、自然交流,不仅使他在外交舞台上挥洒自如,更形成了开放广博的国际视野。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