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由于产量连续增加,加上进口大米持续涌入,国内稻米供应得到明显改善,2012年新的中晚籼稻上市后价格就节节走低,局部地区跌幅还较大。经历了持续的下调后,目前籼稻下跌趋势有所趋缓,筑底迹象开始显现。不过当前收购市场总体不旺,籼稻供应压力有待化解,在没有第三方力量介入的情况下,预计短期内难以出现像样的行情,低迷走势或将延续较长时间。
籼稻市场跌势趋缓
经历了近两年的牛市走势后,2012年二季度以来,中晚籼稻市场开始了持续下跌行情。国庆节后,随着新稻上市量的不断增加和收购企业的谨慎观望,中晚稻的下跌之势有所加快,部分地区一两周内甚至就下跌了100元/吨以上。进入11月中下旬后,产区大部分地区中晚籼稻收购价已下跌至2600元/吨左右,部分地区只有2520—2560元/吨,而从农民那里直接收购的价格更低。随着籼稻价格不断逼近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籼稻市场的支撑作用逐渐增强,加上粳稻市场托市收购的陆续启动,农户的惜售心理也逐渐抬头,稻谷价格下跌幅度有逐步趋缓之势,筑底迹象有所显现。12月上旬,湖南长沙地区中晚籼稻收购价为2620~2660元/吨,与上月中旬持平。安徽合肥地区中晚籼稻收购价2620~2680元/吨,芜湖地区2600元/吨左右,基本保持稳定。江西南昌地区晚籼稻收购价2640~2660元/吨,基本持平;上饶地区收购价2540~2620元/吨,抚州地区收购价2540~2600元/吨,稳中略降。
中晚籼稻购销冷清
由于国庆以来销区大米市场行情持续偏弱,走货不快,加工企业获利艰难,对后市普遍不太乐观,采购相对较为谨慎,入市收购的意愿总体较低。而农户也对当前稻谷格也较失望,出售意愿不高。加上目前中晚籼稻价格总体高于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也无法启动,这就造成了中晚籼稻市场走势低迷,购销清淡的局面。
据统计,截至11月2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2年产中晚籼稻1266.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0.3万吨。实际上,从国庆后的收购形势看,2012年的收购量还要较去年同期清淡。据统计,10月1日至11月25日,南方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共收购了2012年产中晚籼稻991万吨,较去年同期收购量1086万吨少了95万吨。在2012年稻谷产量增加的情况下收购量反而出现较大下降,中晚籼稻收购市场冷清可见一斑,当然近段时间阴雨天气较多也一定程度制约了稻米的购销活动。
农户惜售意愿增强
2012年稻谷产量丰收,而加工企业入市普遍谨慎,但中晚籼稻收购价格还能保持在最低收购价之上,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户惜售心理较强。一方面,由于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出乎市场意料之外。目前的中晚籼稻收购价格不但与2012年高点相差较多,就是与去年同期的收购价格相比也是略有下降。而2012年水稻种植成本依旧居高不下,这就导致农户普遍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以致惜售心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经过持续下跌后,目前大部分产区中晚籼稻的收购价格虽仍在最低收购价之上,但已与托市价接近,继续下跌将面临着托市预案的启动,下跌空间已经极为有限,农户惜售风险较低,有理由待价而沽。由于农户惜售,大量的稻谷滞留在农户手里,不能进入流通领域,短期对籼稻市场的企稳会有所帮助。不过因稻谷的供应压力无法得到有效化解,对后期市场走强显然不利。
大米进口环比减少
2012年国内籼稻市场走势持续低迷,除了产量增产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进口大米大量增加。2012年1-10月,国内大米累计进口197万吨,同比翻了近两翻。累计净进口也大幅增加到170多万吨以上,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20多倍。加上还有数量庞大的走私大米,在增产的背景下国内稻米市场想不下跌也难。由于2012年进口的大米以低端为主,籼稻市场所受的冲击也就首当其冲了。好在10月份国内大米进口数量出现了放缓迹象,单月进口量下降到了10万吨左右,较上月减少了一半左右。
10月份大米进口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内大米价格持续下跌,与国际大米的价差有所减低,进口大米的利润有所回落。更重要的是由于大米市场需求低迷,出货不佳,一定程度影响了进口大米的销量。二是因前期大米进口量较大,部分贸易商手中仍保留了较多进口大米库存没有售出。三是虽然2012年年度大米进口配额达532万吨,但目前已近年底,部分企业2012年的大米进口配额已经用尽,无力组织更多进口,导致年底进口大米数量下降。随着大米进口量环比出现较大下降,国内籼稻市场迎来了喘息的机会,有利于市场短期的企稳。
加工企业入市依然谨慎
加工企业作为中晚稻市场的收购主力军,其入市收购的积极与否往往影响到中晚稻市场的走势。从新稻上市的收购情况来看,2012年加工企业收购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降低,入市收购十分谨慎。分析非国有粮食企业入市收购谨慎的原因:一方面,由于2012年进口大米大幅增加,超过了国内大米刚性需求的增加量,也就相应减少了对加工大米的需求,加工企业对稻谷的需求量也相对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大米行情持续低迷,稻谷收购市场持续下跌,库存稻谷的风险较大,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稻谷的积极性自然降低。目前大米进口量虽环比有所降低,但走私进口的大米数量未必下降,国内进口大米保有量依旧较大。而农户手中稻谷却大都尚未出手,供应压力暂时难以化解,短期企业入市收购积极性预计依然不会太高。
综上所述,由于中晚籼稻在经历了持续下跌后已逼近最低收购价,加上粳稻产区陆续启动了托市收购,农户惜售心理逐渐增强,这将有助于籼稻市场的走强。然而,因为进口大米的不断涌入,大米供应依然充足,使得农户的惜售对籼稻市场走强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在没有第三方强力介入的情况下,预计籼稻的供应压力短期难以缓解,中晚籼稻市场虽然下跌空间有限,但短期走强的可能性也不大,排除突发因素影响,预计筑底的时间很可能将较为漫长。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垂询交流!电话:028-65162618转805 业务QQ:2467697782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