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上调,符合我国政府始终坚持的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向。各品种上调幅度虽不及2012年,但其绝对涨幅依然不小,其对稻谷市场的影响值得关注。
昨日本报A01版刊登了《国家提高201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消息,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将其对稻谷市场的影响做一分析。
多年来不断上提的最低收购价,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也推高了稻谷市场价格,进而传导到国产大米价格。2012年,因国内外大米价格差形成巨大的套利空间,进口大米数量激增。多数市场人士在预测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时候都较为保守,认为上调幅度不会太大。目前看,大幅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是较为适宜的。
农户种粮积极性将得到提振
上调幅度较大,可以吸引广大农户继续种植水稻,对种粮积极性将有所提振。虽然横向比较,农民当前通过种植获得的收入已落后于外出务工等方面的收入,但纵向比较,种植收入确实逐年提高。虽然这种提高大部分被同期上涨的农资、地租和劳动力等因素所抵消,但相对而言,这部分收入较为稳定,可以吸引农户继续种植。
引领稻谷市场价格向上运行
上调后,将直接引领当前的稻谷市场价格向上运行。目前的普通早稻价格在1.30元/斤左右,基本与上调后的价格接近;但中晚籼稻和粳稻则与上调后的价格至少相差0.10元/斤,后期市场价格必将对政策有所反应。
提升政策粮拍卖市场活跃度
2013年,政策粮拍卖市场活跃度必将远超2012年。目前大量粮源进入国储和各级地方储备,本来就有可能发生实际供应阶段性短缺,加上大幅上调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粮拍卖对企业的吸引力将显著增加。若届时政策粮拍卖交易底价提升,可能出现实际成交价格和成交率双双上涨的局面。
给进口大米更大的竞争空间
进口大米仍将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2013年进口大米贸易量料将保持在高位。当前国内外大米价格差就已不低,最低收购价大幅上调将再度推高国产大米的生产成本,原有的获利空间甚至还有可能扩大,贸易商仍有积极运作的动力。
米企经营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稻强米弱”现象料将继续延续,甚至有可能加剧,大米加工企业将面临多方压力:上游的原粮成本上涨几乎已成定局,企业加工成本被再度推高;与此同时,进口大米的低价优势依然存在,南方销区情况尤为突出;终端消费增长缓慢,销售利润十分微薄。多重压力下的大米加工企业,要想从中获得突破将十分困难。
各品种产量有可能发生变化
早籼稻与中晚籼稻政策最低收购价差再度缩小,早稻种植面积有望获得增长,同时带动晚籼稻种植面积稳定,品种间产量变化有可能发生。但是籼稻总产量仍将继续保持稳定,持续增长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大。
托市预案启动可能性仍较高
届时,所制定的201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相关执行预案启动可能性仍然较高,最有可能发生的品种仍为粳稻,中晚籼稻也存在启动的可能性,早籼稻料将无法启动相关预案。
虽然相关政策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客观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尤为关键。如果没有粮食数量的安全,其余问题就无从谈起。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垂询交流!电话:028-65162618转805 业务QQ:2467697782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