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早籼稻价格下跌将会减少种植收益,降低农户种植早籼稻的积极性,从而减少早籼稻种植面积,降低早稻产量。产量降低将有利于化解过多的早籼稻库存,为市场建立新的供求平衡关系提供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早籼稻价格一定程度的走弱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早稻临储库存居高不下
自2013年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以来,国家已连续3年启动托市收购预案,临储早籼稻库存也达到1200多万吨。由于早籼稻市场竞争力不强,需求低迷,临储早籼稻出库也十分被动。特别是2015年四季度以来,临储早籼稻的拍卖基本上流拍,显示市场对后期的预期普遍较差,人气极为低迷,加上早籼稻本身市场容量较小,稍有利空,就会导致市场下跌。
节后早籼稻市场总体趋弱
今年春节过后,早籼稻市场就开始走弱,目前尚看不到回升的迹象。2月底,早春的天气虽然乍暖还寒,但气温已开始逐渐回升。与气温回升不同,此时国内稻米需求尚处于恢复期,整体购销仍不活跃,价格处于小幅波动之中。
3月初,国内早籼稻市场寒意阵阵,价格震荡走低。其中,福建福州三级新早籼稻批发价为24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40元/吨;江西渝水2600元/吨,下跌60元/吨。全国早籼稻收购价格指数2月25日为142.01,较1月初下跌2.8个百分点,较上年12月初下跌3.72个百分点。
进口大米冲击依然不减
2012年以来,我国大米进口数量不断扩大,连创历史纪录。而在所进口的大米中,大部分是低端的籼米,因此,对国内同样作为低端的早籼米市场影响也最大。
2015年我国累计进口大米335万吨,较上年增加79万吨,增幅31%;大米净进口也首次突破300万吨,达到306.41万吨。其中,籼精米进口量为182.9万吨,占全年精米进口量的近八成;籼碎米进口量为54.3万吨,占全年碎米进口量的近七成。
受进口低端大米不断增加的挤压,国内早籼稻市场占有率也不断下降。而据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我国的大米进口量为28.7万吨,同比增长1.3倍,进口大米的增长势头依然较为强劲。因此,早籼稻需求低迷势头预计短期仍将持续。
早籼米需求持续低迷
众所周知,早籼米的主要用途早已不是口粮,而是主要作为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近几年来,由于“五水共治”等原因,我国的养殖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导致饲料需求减少。同时,玉米、大麦、高粱等粮食价格持续下滑,使得有最低收购价托底的早籼稻价格逐渐变得有点贵,市场竞争力也持续下降。
2004年前后,早籼稻与玉米的比价基本处于1∶1左右。随着2015年玉米临储价格的下调,2015年早籼稻托市价格与玉米临储价格的比价达到1.5∶1。
因此,无论是作为工业用粮,还是饲料用粮,早籼稻的需求都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随着今年玉米价改步伐的加快,这种趋势正在不断强化。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5/2016年度我国稻谷国内消费量将萎缩至18950万吨左右。其中,稻谷饲用消费量900万吨,较上年度下降120万吨,较2012/2013年度减少600万吨;工业消费1020万吨,较上年度下降40万吨,较2012/2013年度减少200万吨左右。稻谷中的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主要是早籼稻,其需求大幅下降,给本身市场容量较小的早籼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储备早稻轮出快速增加
虽然早籼稻食用品质不如中晚籼稻和粳稻,但其优良的保管性能,使得其仍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稻谷储备品种。由于早籼稻的收获和收购期为7、8月份,因此,每年上半年成了储备早籼稻的最佳轮出期。由于近几年早稻需求不断萎缩,行情低迷,加上储备规模不断增加,导致每年早稻的轮出规模也逐年扩大,使得早稻集中轮出难度不断增大。
为尽早完成储备轮出计划,腾空仓容迎接新稻收购,各地储备公司往往提前安排轮出计划,致使储备早稻的轮出也不断提前,春节后就进入集中轮出期。储备早稻的大量轮出,增大了市场供应。且2013年早籼稻当前拍卖价格也仅在2200元/吨上下,对早籼稻市场行情自然会有向下牵引作用。
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首次下调
2月3日,国家公布了2016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16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其中,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与上年保持不变,只有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较上年降低2元,这也是稻谷最低收购价实施以来的首次下调。而近几年来,由于稻谷连续丰收,供应压力巨大,稻谷最低收购价早已成为稻米市场的最高价。因此,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每吨下调40元/吨,意味着早籼稻市场至少会同步下降40元/吨左右。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业务QQ:2558423210,信息咨询:18030645652,1803040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