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搜:

首页

行业焦点

慧通报道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产品+深加工 > 稻谷/小麦+深加工 > 行业聚焦 > 行业焦点 >

新闻:“三高”叠加托市支撑 新稻谷涨跌有限 Top

新闻:“三高”叠加托市支撑 新稻谷涨跌有限
时间:2016-08-05 06:44 来源:慧通综合报道 作者:admin 点击:
近年我国稻谷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供给压力逐渐凸显。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路。“农业供给侧改革”开局之年,稻米市场总体表现为供大于求,但部分品种价格坚挺,进口继续攀升,政策性稻谷去库存缓慢。

慧通综合报道:

近年我国稻谷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供给压力逐渐凸显。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路。“农业供给侧改革”开局之年,稻米市场总体表现为供大于求,但部分品种价格坚挺,进口继续攀升,政策性稻谷去库存缓慢。

稻谷连年增产 国内供应充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稻谷产量2.0825亿吨,比上年增加174万吨,增幅0.8%。2015年我国稻谷增产主要因为单产提高,平均单产为6.893吨/公顷,比上年提高80千克/公顷,增幅1.1%;稻谷种植面积持平略降。除2013年小幅减产以外,最近10年稻谷总体维持增产态势。

从品种结构看,2015年我国早籼稻产量3369万吨,占比16%;统计局未公布粳稻产量,国家相关机构估计为6500万-6600万吨,占比31%-32%;其余为中晚籼稻,占比52%-53%。尽管粳稻占比仅三成,但是由于粳稻消费区域广、商品率高、种植收益好,近年稻谷生产总体呈扩大之势,籼稻生产呈缩减态势。

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平稳略增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肉蛋奶消费增加影响,人均口粮消费呈下降趋势;人口增速放缓,对需求的拉动有限。近年全国稻谷口粮消费呈下降趋势,但饲料及工业领域对稻谷的需求量有所增加:一方面是南方部分重金属超标,稻谷退出食用转而流向饲料及工业领域;另一方面,近年供过于求导致的超期存储稻谷只能作为饲料或工业用途。

综合口粮、饲料、工业、出口等方面,现阶段稻谷消费量平稳略增。国家相关机构预计,2015/2016年度(10月至次年9月)我国稻谷消费总量为18350万吨,比上年度小幅增加125万吨,增幅0.7%。

根据稻谷产量、消费等状况,国家相关机构预计,2015/2016年度我国稻谷结余2975万吨,近三年结余量均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的高位。我国稻谷市场供需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

大米进口增加供大于求加剧

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大米市场也呈供过于求的状况。美国农业部7月份最新预计,2015/2016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7064万吨,消费量为47848万吨,大米期末库存为10670万吨,略低于过去两年,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全球大米库存消费比22%,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

泰国、越南、印度等主要出口国供应充裕,菲律宾、印尼等主要进口国致力于减少进口,国际大米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低位运行,与国内大米相比具有明显成本优势,促使大米进口保持强劲态势。

2016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米19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7万吨,增幅40%。国家相关机构预计,2015/2016年度我国进口稻谷500万吨(折合大米350万吨),进口大米进一步增加了国内稻谷市场供应。

品种区域差异价格走势分化

总体上,今年上半年国内籼稻和苏皖粳稻价格下跌,东北粳稻价格上涨。截至6月底,主产区早籼稻收购价在2600元/吨左右,较1月初下降20-70元/吨;中晚籼稻2700-2750元/吨,下降10-40元/吨;苏皖粳稻2990-3020元/吨,下降10-40元/吨;东北圆粒粳稻3100-3200元/吨,上涨10-50元/吨。

虽然2015/2016年度我国中晚籼稻托市收购同比增加50万吨,导致市场流通粮源减少,但3月起南方籼稻产区进入轮换期,国家投放托市籼稻,市场粮源增加,大量进口大米也增加了市场供应。在市场供应充足的同时,需求也显疲软。这一点可以从企业对托市(临储)稻谷的采购积极性较低得到印证。上半年国家临时存储早籼稻共投放23次,仅成交8.2万吨;中晚籼稻共计投放14次,累计成交不到52万吨。

2015/2016年度我国粳稻托市收购量同比增加,不过区域分布有所差异,其中东北产区粳稻收购量同比增加,苏皖托市粳稻收购量同比减少。东北市场余粮较少,粮源分散,企业收购难度较大;南方粳稻余粮较多,且6月初为腾库存麦,各地库存粳稻大量出库,市场供应充足,粳稻市场“北强南弱”。2016年以来托市粳稻共计拍卖13次,苏皖粳稻成交0.35万吨,东北粳稻累计成交60万吨。

国际米价虽涨内外价差仍高

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总体上涨,泰国大米价格涨幅最为明显。受东南亚干旱及非洲需求增加影响,泰国大米出口价格创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截至6月底,泰国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420美元/吨,较1月初上涨60美元/吨。上半年越南大米价格一度高于泰国大米,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随后由于播种面积恢复,越南2016/2017年度大米产量预期上调至创纪录的2850万吨,出口压力倍增,价格下跌。截至6月底,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366美元/吨,较1月初仅上涨6美元/吨,较3月高点下跌19美元/吨。

6月底,越南5%破碎率大米到我国南方港口完税价为3012元/吨,比国产早籼米南方销区批发价低678元/吨。价差推动下,1-6月份我国从越南进口大米86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3%;从泰国进口大米53万吨,占27%;从巴基斯进口大米5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5%;从柬埔寨进口大米6万吨,占比3%。近年包括玉米、小麦、大米在内的主要谷物品种进口量创新高,其推动因素是国产谷物价格远高于进口谷物价格。6月底国产红麦价格比进口软红冬麦高700元/吨左右,国产玉米价格比进口玉米价格高400多元/吨。

供求决定价格夯实运行根基

2004年以来,我国对稻谷这一基础口粮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即当市场价格低于当年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以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当年生产的稻谷。这一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每年的稻谷市场价格底部确立,有助于稳定农户预期,提振农户种植积极性。

近年种植水稻的比较收益比大豆、油菜籽高且稳定,稻谷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育种技术及水肥管理水平提高助力单产增加,稻谷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除2013年由于长江中下游高温干旱、稻谷小幅减产以外,2004年以来我国稻谷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稻谷产量比2003年增加30%。与此同时,全国稻谷消费量仅持平略增,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决定价格上涨乏力。

政策主导行情稻米窄幅波动

由于稻谷收购价格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2013年以来我国连续3年全面启动稻谷托市预案,新粮上市之后,大量粮源流向国有储备库,政策性收购主导收购市场,市场价格向托市价格靠拢。但受成本及最低收购价支撑,稻谷价格也基本没有下降空间,市场实际价格基本围绕最低收购价窄幅波动。

今年上半年,国家竞价投放托市(临储)稻谷及各级储备轮出稻谷,其出库价格对市场价格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今年上半年国家投放的2015年托市粳稻,竞价销售底价为3190元/吨,“指引”缺粮的东北地区圆粒粳稻价格大部分时间在3150-3200元/吨之间波动。

低价进口冲击米价上涨乏力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之前,我国大米年进口量50万-60万吨(1995年除外),且大多为泰国优质香米,用于满足国内中高端消费需求;2012年之后(包括2012年)大米进口量每年均超过220万吨,2015年创下335万吨的新高。2016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米199万吨,再创同期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以来增加的进口大米多为东南亚价格低廉的普通白米,约一半以上为越南白米。今年上半年进口大米均价为449美元/吨,理论到港完税均价为3204元/吨,比国产籼米价格低500-800元/吨,对国产籼米形成直接冲击。

供需趋于宽松食用稳中趋降

随着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下调,直至临储政策取消,玉米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下降,主产区玉米收购价较往年下降20%-30%,农户种植玉米的收益大幅下降。稻谷在三大主粮中种植效益相对较好,农户种植稻谷的积极性较高。

今年稻谷有望继续丰产,延续供大于求格局。国家相关机构预计,2016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为305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9%;预计我国稻谷平均单产为6.862吨/公顷,比2015年减少30公斤/公顷;预计2016年全国稻谷产量为20930万吨,比上年增加0.5%。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早籼稻需求总体下降,2016年国家将早稻最低收购价从2015年的1.35元/斤下调至1.33元/斤,对品种结构调整发出了信号。预计2016年早稻播种面积从上年的572万公顷下降至565公顷;预计中晚稻种植面积248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4%,主要是因为东北部分地区“旱改水”致使稻谷种植面积增加,黑龙江占增量的46%。

从稻谷需求角度看,过去我国80%-85%的稻谷用作食用消费,近年随着肉蛋奶消费量增加,即使考虑人口增加的因素,稻谷食用消费量仍然稳中趋降。考虑到重金属超标稻谷和超期存储稻谷,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可能增长,预计2015/2016年度全国稻谷消费总量比上年度增加125万吨,但仍小于310万吨的供应增量,供需关系进一步趋于宽松。

双重挤压之下涨跌幅度不大

在产量高、进口高、库存高“三高”叠加的背景下,稻谷市场供大于需,基本面不支持今年新稻价格走高,因此除了优质品种以外,稻谷价格几乎没有上行空间。但是新季稻谷价格大幅下探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托市收购支撑。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新粮上市之初,稻谷价格低位运行;托市收购启 动之后,市场价格逐渐向托市价格靠拢。国有企业以最低收购价收购轮换稻谷、托市稻谷,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收购价一般仍低于最低收购价,即托市收购价格是市场价格“天花板”。稻谷市场这一价格波动规律,在今年已经开始的早稻收购和之后的秋粮收购过程中重演成为大概率事件。市场普遍预计,今年我国仍将大范围启动稻谷托市收购(截至发稿时,赣皖鄂湘四省已陆续启动2016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进口维持高位临储拍卖不畅

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国家对大米进口贸易的调控主要表现为配额管理。目前大米年度配额为532万吨,其中长粒米(主要是籼米)和中短粒米(主要是粳米)各一半,即各为266万吨。按照WTO规则,配额内进口主要由市场决定。在国内大米价格大幅高于国际大米价格时,进口利润刺激进口贸易快速增长。因此,尽管国内稻谷市场供大于求,进口大米数量仍然居高不下。

国家相关机构预计,2016年我国稻谷进口量500万吨(折合大米为350万吨)。这一数量未包含通过边境贸易及走私等非正常渠道入境的大米。随着长粒米进口配额用尽,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大米走私难以杜绝。

随着大米大量进口的常态化,给国内稻米市场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临储稻谷拍卖销售不畅。自2014年5月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恢复托市(含临储)稻谷竞价交易以来,成交较为清淡,至2016年7月中旬,累计成交量仅1200多万吨,平均每月不足50万吨。以此类推,到今年底,托市稻谷累计成交量预计为1500万吨左右,托市稻谷库存压力仍然很大。

随着新一轮稻谷收购的开始,今年政策性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剧。2012年以来国内稻谷丰收,国家共收购托市稻谷约1亿吨,通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竞价销售,去库存进度总体缓慢。

供给侧改革推动下,我国已开始探索新的农产品补贴机制。稻谷作为最重要的口粮品种,国家政策调整必将慎之又慎,预计短期内稻谷仍将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正常年景下,国内外大米价差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大米大量进口的势头仍将延续。(中华粮网)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业务QQ:2558423210,信息咨询:18030645652,18030401775

最新资讯

公告: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夏粮产量数据调查 一、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7692.3千公顷(41538.4万亩)

热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