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6年,国内极端气候频现,商品市场波动范围明显扩大,国内稻米市场受到波及,总体呈现先抑后扬走势。虽然国内稻谷供应十分充足,特别是临储稻谷库存不断创出历史天量,但在物价温和上涨和外围商品持续走强等因素影响下,下半年稻米市场节节走高,年末部分地区稻米价格创出近年新高。
与此同时,国际大米市场却先扬后抑,内外价差并未因人民币大幅贬值而相应收窄,大米进口继续增加,加重了国内稻谷市场的供应压力。庞大的稻谷库存、偏高的稻米价格和不断推进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都将深刻影响2017年的稻米市场。
稻谷最低收购价或小幅下调
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储收购政策实施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随着我国粮食的连续丰收,库存压力越来越大,迫切要求对现行政策进行改革。目前,大豆和棉花已开始试点目标价格,玉米也开始实行生产者补贴制度,对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由于稻谷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口粮品种,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短期内国家不会取消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且2017年稻谷托市价格稳中小幅调整的可能性较大。
一方面,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仍将长期实施。2016年,国家多次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如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发布的《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均明确提出,要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可知,在2020年以前我国将继续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应该是较为确定的。
另一方面,在高产量、高进口及高库存的重压之下,稻谷最低收购价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调整是迟早的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因此,继上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小幅下调后,预计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可能继续下调,但幅度预计不大。主要是小麦最低收购价已经公布,且与上年继续保持稳定。从保持主要口粮品种稻麦比价稳定的角度考虑,大幅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若要大幅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又要保障农户种稻收益,则须给予农户相应补偿,这需要进行试点。而玉米种植实行生产者补贴才一年,时间较短,推广条件尚不充分,预计国家不会贸然在稻谷生产上进行大幅推广。因此,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小幅调整的可能性较大,总体仍将处于较高价位。
今年稻谷产量仍有可能创纪录
随着我国粮食的连续丰收,供应压力不断增大,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现象日益突出。为此,国家开始主动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不再单纯追求粮食产量,而是将确保产能作为工作重心,对玉米、大豆和棉花等取消临储收购政策,辅之以生产补贴或目标价格。对临储库存庞大的玉米开始主动调减种植面积,2016年减少3000万亩,2017年将在上年基础上继续减少1000万亩。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也止步十二连增,2004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稻谷也同样面临着“三高”问题,2016年稻谷产量12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但仍为历史第二高产年。稻谷产量下降主要是由于天气灾害引起单产下降较多,特别是早籼稻产量下降较多所致,中晚稻种植面积其实是略有增长的。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仍将实施,且托市价将继续处于相对高位,稻谷种植收益将继续较好。
因此,相对于玉米种植来说,农户种植水稻的热情仍将较高,预计稻谷种植面积在2016年基础上将有所提高,特别是东北地区玉米改种水稻的旱改水现象仍将增多。只要2017年不出现像2016年那样偏重的自然灾害,稻谷产量继续增加并再创历史纪录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由于2016年早籼稻单产下降较多,今年单产小幅增加的可能性较大,预计早籼稻产量与中晚稻产量有同步增加的可能。
大米消费或将难以增长
大米消费包括口粮消费、工业消费、饲料消费及种子消费。我国大米消费在经历长期的刚性增长后,自2013年开始出现回落,包括食用消费、工业消费、饲料消费均出现小幅下降。2016年在超期储存粳稻销售刺激下,工业用大米消费有所增加,但增幅有限。
预计2017年大米消费依然难以增加。主要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肉蛋奶及非口粮消费增加,人均大米需求将继续下降,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大米需求增量也将被抵消,导致大米食用消费总量继续缓慢下降;二是经过2016年四季度以来稻米价格的快速上涨,大米价格较高将会抑制稻米需求,由于玉米等其他粮食价格大幅低于稻米,对稻米的替代性增强,将使食品用大米需求和饲用大米需求被替代;三是我国正在推进马铃薯主食化,随着马铃薯行业不断成长和消费的增加,对稻米的消费也会有所替代。超期储存稻谷销售虽会刺激大米需求增加,但更多的是挤占其他大米的市场份额,额外开拓的市场需求并不大。
大米进口或将高位略降
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大米价差拉大,我国大米进口持续增加,2016年我国累计进口大米353.4万吨,较上年增加18万吨,增幅5.5%,进口量再创新高;大米进口金额15.859亿美元,较上年增加7.9%。其中,从越南、泰国、巴基斯坦合计进口大米32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92%,全年大米进口呈两头高中间低。预计2017年大米进口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但大米进口总量或将较上年的创纪录水平有所下降,总体呈前高后低的可能性较大。
当前国内稻米价格已处于阶段性高点,而国际大米因产量增加、竞争激烈,价格持续在350美元/吨左右徘徊,依旧位于2008年高位下跌以来的底部区域。2016年末,泰国破碎率5%大米出口价为358美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8美元/吨;越南破碎率5%大米价格为340美元/吨,同比下降25美元/吨;巴基斯坦卡拉奇破碎率10%~15%大米价格为350美元/吨,同比上涨20美元/吨;芝加哥糙米期货价格为9.36美元/英担,同比下降1.54美元/英担。内高外低使得当前国内外大米价差依旧较高,仍将刺激大米进口,但未来国内外大米价差存在趋小的可能,后期大米进口速度可能放缓。
人民币贬值意味着进口大米成本会相应提高,大米进口利润也将减少。同时,目前稻谷生产仍然依赖天气,一旦未来天气不好,国际大米较强的金融属性将会使其出现剧烈波动,导致国内外大米价差大幅收窄甚至出现反转。为避免这种不确定性,贸易商也将尽快使用配额,以锁定利润,这将加快上半年的大米进口。
另外,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步伐加快,玉米已取消临时收储,价格出现大幅下降,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一旦稻谷最低收购价进行调整,国内稻米市场难免出现较大波动,大米进口利润也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大米配额在年初发放后,为避免不确定性,从贸易商的角度考虑,也会及早进口大米以锁定利润。
临储销售或将继续加快
自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稻谷产量持续增长,供求关系不断改善。特别是2013年以来,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全面启动,我国临储稻谷的库存每年以3000万吨左右的规模急剧膨胀,目前托市收购的稻谷库存已高达1亿多吨,加上各级储备库存,总量十分惊人,库存仅次于玉米,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粮食库存消费比17%~18%的安全线。
按照目前每年不到1000万吨的销售进度,现有库存需十几年才能消化完。过高的库存已成为高悬稻米市场头顶的“堰塞湖”,严重制约着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财政也将不堪重负。同时,去库存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快去库存是今后稻米市场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去库存,2016年5月底国家启动了超期储存粳稻销售。超期储存粳稻的底价为1300元/吨,而临储粳稻拍卖底价约3100元/吨。由于超期储存粳稻拍卖底价较低,适用于工业用粮或饲料用粮,对进口大米用于工业用粮部分的替代竞争力很强,拍卖效果有所好转。截至2016年9月底累计成交385万吨,远高于临储稻谷1~9月276万吨的累计成交量。
进入2017年后,预计2013年收购的稻谷也有可能转为超期储存稻谷,这将使超期储存稻谷库存快速增加,拍卖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预计销售量将较上年大幅增加。另外,当前稻米价格相对较高,部分地区已高于最低收购价,粮源偏紧也将有助于提高临储稻谷的拍卖成交率。预计2017年临储稻谷的拍卖成交量可能高于上年。
政策左右国内稻米市场
从供求关系看,目前国内稻米市场呈现严重的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从货币的投放情况看,2017年央行将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列为首要工作。预计2017年物价不会出现大幅上涨,更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胀,对新的一年稻米价格难以构成大的影响。
从政策来看,近几年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提振了市场信心,加快了稻谷收购进度,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保持了我国稻米市场的基本稳定。截至2月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6905万吨,同比增加268万吨。其中,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766万吨,同比减少33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4139万吨,同比增加301万吨。预计到2017年2月底中晚稻托市收购政策结束时,中晚稻总收购量或将再创新高。新的一年里,虽然我国稻米供求压力沉重,但在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左右下,2017年国内稻米市场总体将保持基本稳定。
在供求关系、货币投放量和政策三者合力下,新的一年我国稻米市场将保持稳中略有下行走势。由于每个阶段的供求关系、政策支撑因素和货币发行量不同,因此,稻米市场相应会出现一定的小幅波动。农历正月期间,由于稻谷最低收购价仍在执行,加上稻谷收购进度同比较快,市场粮源偏紧,稻米市场仍将保持坚挺走势。3月份以后,由于稻米价格处于较高位置,随着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结束、新年度稻谷最低收购价公布和政策性稻谷包括各级储备稻谷的大量轮出,加上进口大米的冲击,供应压力将会急剧增大,稻米市场将会缓慢回落,尤其是陈稻市场在政策性稻谷集中轮出的冲击下跌幅可能较大。
优稻走强普稻走弱将成新常态
新稻市场供应偏紧,走势相对坚挺,新陈稻谷价差将进一步拉大。二季度后,随着储备稻谷轮出高峰结束,供应压力将有所减轻,市场将逐步企稳。新稻上市后,总体仍可能低于最低收购价,托市预案预计仍将启动。同时,我国稻谷供应压力较大的主要是普通稻,市场销路看好的优质稻依然较为紧缺,因此,优质稻走强、普通稻走弱也将是新常态。
早稻市场走势预计相对平稳。虽然一号文件提出要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但今年调整幅度预计不大。后期稻谷最低收购价会不会合理调整主要看小麦来年的托市价有没有大幅变动,而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发布一般在10月份,此时早稻收购旺季已经结束,影响不会很大。预计2017年早稻增产的可能性较大,且早稻受超期储存稻谷销售和进口大米冲击更大,在多重压力之下,预计今年早稻市场仍将较为低迷,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的可能性很大,将有助于保持市场稳定。由于上年最低收购价早稻收购量较小,预计今年的托市收购量可能高于上年。
中晚稻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由于上年中晚稻上市后价格越收越高,预计新稻上市后会高开,但受供求压力影响会低走,预计新稻收购价仍可能低于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也将继续启动。若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总体平稳(预计下调的可能性较大),则农户的惜售心理会有所增强,今年的稻谷收购进度将慢于上年,托市收购量也可能三年来首次减少;若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出现下调且幅度较大,则稻米市场信心将会受到重创,市场重心可能会快速下移,托市收购量也将大幅增加。(粮油市场报)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业务QQ:2558423210,信息咨询:18030645652,1803040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