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搜:

首页

行业焦点

慧通报道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产品+深加工 > 稻谷/小麦+深加工 > 行业聚焦 > 行业焦点 >

评论:大米进口激增无碍粮食安全 Top

评论:大米进口激增无碍粮食安全
时间:2013-01-24 08:31 来源:慧通综合报道 作者:admin 点击:
近年“中国需求”是大宗商品投资者一直热炒的概念。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人们发现2012年中国工业、农业大宗商品进口量均创出新高。特别是大米进口创新高引发国内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关注。

慧通综合报道:

近年“中国需求”是大宗商品投资者一直热炒的概念。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人们发现2012年中国工业、农业大宗商品进口量均创出新高。特别是大米进口创新高引发国内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关注。社科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记者称,“进口量大不意味着国内供给缺乏。中国粮食现在非常充裕,粮食安全保障不存在大问题。”

大米等多个产品进口创新高
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口谷物类农产品达到了1398万吨,去年同期累计为545万吨,进口规模同比飙升156%,小麦、大米和玉米这三种粮食的进口突破1000万吨的重要关口。其中,大豆总进口量增长11.2%,达到创纪录的5838万吨。另外,食用油进口增长29%,达到创纪录的845万吨。

中国农产品进口创新高不同于工业品,其所引发的国内外关注程度更高。特别是中国大米进口激增,引发外界颇多猜测。近日有外媒撰文称“中国大米进口激增影响全球”。一些境外分析师表示,“推动因素是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大幅增长,这可能引发人们对于大米产量能否满足需求的担心”。

昨日,记者采访李国祥。他认为,去年农产品进口创新高有三大因素:首先,粮食进口配合了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去年稳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食品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所以中国增加了农产品进口。第二,价格因素。中国进口改变策略不再追高,国际粮价低时主动出手。去年上半年国际市场谷物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市场。进口玉米每斤0.8元,国内市价是1.2元,东北米国内市价每斤3元左右,越南大米进口成本每斤仅一块七八,差价很明显。第三,政治因素。去年上半年大豆价格较低,国际大豆协会找上门来,希望中国增加进口。
至于大米进口创新高,李国祥分析称还有结构因素。国内需要进口饲料用碎米。不过他也表示,去年东南亚大米严重过剩,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市场,导致大米走私旺盛。

近日,美国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进口精米260万吨,进口量创出历史新高,较2011年的57.5万吨大幅增长。

中国粮食自给率低于90%
去年中国粮食总产量5.91亿吨,中国谷物加大豆进口量达7200万吨,粮食自给率不足90%,下降明显。是否意味着中国粮食安全性开始下降?

李国祥很肯定地对记者表示,中国粮食“九连增”加上进口量增加,目前中国的粮食“非常充足”。

李国祥认为单个年份的粮食自给率下降,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性下降。粮食安全保障需要考察粮食产量和进口能力两个指标。如果进口量大增,而且国内产量下降,且有持续趋势,这表明粮食安全出问题了。目前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未下降,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虽然大豆等个别品种进口依存度很高,但进口市场多元化,不存在进口价被人操控的问题,因此不必过多担心中国的粮食安全。但他承认国内粮食需求在增加,而农业资源日益减少。虽然中国政府对粮食的控制力极高,但食品价格走高是必然趋势。

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将是长期性的,这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渣打银行研究员李炜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明年中国的CPI分别会达到4%、5%。三大推涨因素之一就是食品价格,我们会看到常见的农产品价格将屡创新高。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近日提供的最新数据,去年煤炭、铁矿石、铜和原油等工业品的进口量纷纷创出新纪录。去年累计进口煤炭2.9亿吨,同比增长59%;铁矿石进口7.436亿吨创新纪录;铜、铜合金和铜半成品进口量也达到创纪录的465万吨;原油进口量约为2.71亿吨,同比增长6.8%,进口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对此,市场上有一种解释是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近日,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从铁矿石、煤炭上下游供需及库存角度分析得出结论中国主要行业的库存指标出现下滑。去库存进程进入尾声,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他近日在外媒上发表了这一观点。并且他认为,根据十二五规划,城镇化也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这也意味着中国在201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在较为快速的水平上。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放缓速度低于预期。昨日,中证期货研发部经理王晓黎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大宗商品进口创新高,至少说明中国经济放缓的程度比市场预期的要低。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即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她对此有保留。她认为,短期看去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是有好转。如果从三至五年的长周期看,中国经济应当还处于调整阶段,她认为“只有这样也才比较健康”。

大宗商品日益沦为融资工具?
记者发现,对于去年工业大宗商品进口创新高,市场流行的另一种说法是大宗商品作为融资工具正在蔓延。

近日,巴克莱(Barclays)大宗商品分析师SijinCheng就指出:“中国去年大宗商品进口非常强劲。”但推动进口增长的根本因素比往年“更为复杂”,新增的因素包括战略性储备和投机性进口等活动。

光大期货研究所所长叶燕武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去年大宗商品进口创新高,与中国融资困难密切相关。许多进口不是基于真实需求,而是出于融资目的。他认为,大宗商品作为融资工具,正在从常见的铜等金属向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各品种蔓延。但融资因素所占进口量的比例,很难估算。

王晓黎则向记者分析,农产品中的棕榈油从库存情况即可看出有融资因素。但融资铜的比例,去年反而低于2011年。
神华期货研发部经理黄凤国认为,去年融资铜的比例有所下降,中间值在45%左右,往年有超过六成。他不认为农产品进口存在融资因素。他分析,农产品要像金属那样出于融资目的进口很难操作。因为农产品不利于长期储存,另外与伦铜等国内外市场均可交割的品种不同,国内外农产品交割标准不同。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垂询交流!电话:028-65162618转805 业务QQ:2467697782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

 

最新资讯

新闻:农业部预计全国秋粮增加800多万亩 据报道:今年秋粮面积达11.76亿亩,比上年增加

热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