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2年9月20日,自7月探底以来,棉花亦步亦趋,开始一轮温和反弹。在这轮行情中,“政策市”成为棉价走势的主导,后者完全随国家调控政策而动。本周二,中棉协会议传出消息,国家将落实临时收储政策,今年进口棉不再发配额。受此提振,棉花期价出现较大涨幅。不过,从产业面来看,由于销售不畅,纺织企业仍处于“漫漫寒冬”,意味着棉花市场的“警报”仍未解除。
国家调控政策左右棉价走势
7月至今,郑棉期货已反弹近7%。而在强劲走势的背后,政策的“有形之手”功不可没。
“棉花期货的走强,主要是受国家对棉花调控政策的影响。”倍特期货研发中心主任李攀峰向记者表示。
早前,在2012年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9月29日以后暂停储备棉的投放,并切实防止转圈棉,这意味着棉花在后期面临的压力将继续缩减,收储效应将成为市场的主导要素。
而在周二召开的中棉协的会议上,发改委经贸司处长张显斌介绍新年度政策:当前落实临时收储政策;价格平稳运行是主基调;进口棉暂时不研究,今年后期不再发配额,明年等供求形势明朗再确定;抛储是为了新年度棉花上市前满足市场需求,有新棉开始交储,因此就决定停止抛储;严格控制转圈棉。
受此消息提振,棉花1301合约周二报收于19810元/吨,上涨1.30%。
宏源期货分析师王勇表示,“中棉协会议上的新年度政策涉及了当前落实临时收储政策,并表示进口棉暂时不研究,今年后期不再发配额。再加上9月29日开始停止抛售储备棉的消息,郑棉有所反应是情理之中。”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棉花的涨势不可延续。李攀峰称,因外棉价格过低,内外盘价差过大,国内现货价目前在18600元/吨处停顿,20400元/吨的收储价在吸引期价上行的同时,也成为棉价上行的压力位。
纺织企业仍处困境
作为棉花的下游,纺织业的冷暖决定了棉花这轮行情能走多远。但由于销售情况迟迟未见好转,目前中国纺织企业仍处于普遍亏损的状况。
“目前纺织企业非常困难,普遍亏损,这也是此轮棉价上涨难以持续的一个原因。”中国国际期货分析师陈平对记者说。
王勇则表示,困扰中国纺企的首要问题还在于订单问题,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当前没有明显改观。最近一周,我国储备棉出库销售交易继续推进,竞拍成交率与成交价均呈下滑走势,表明当前国内用棉需求并未回暖,纺织企业对后市仍无信心。
“国内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刚性提高,而纺织品出口品质仍有待提高。缺乏附加值,使得企业难以完全转移成本,继而导致目前棉纺企业生存状况依旧艰难。”一位棉纺现货企业人士表示。
站在产业的角度,业内专家建议国家发放棉花进口配额时,对产业集群有所倾斜,适度改变以往只针对企业发放棉花配额的办法,适当增加对纺织产业集群的配额发放。另外,加大对纺织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开棉花市场,减少棉花流通环节,给棉农实行直补,尽快使棉花价格、质量标准、营销方式与国际市场接轨。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