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近日,金龙鱼、福临门等品牌的花生油今年以来二度涨价。国家相关部委也不得不再度约谈益海嘉里、中粮等企业,以期稳定市场价格。8月14日,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就食用油价格问题,有关部门跟中储粮油脂公司是有沟通的”。
有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在我国食用油领域的市场份额占到了80%左右,在这个背景下,杀入食用油市场的中储粮也被相关部委赋予调控食用油价格的重任。但过小的市场份额,也使得它在这场食用油之战中地位尴尬。
难调的食用油价
近期,食用油企业纷纷曝出调价动向,7月初,益海嘉里对旗下金龙鱼花生油平均提价8%。随后,中粮集团也表示旗下福临门花生油价格也将迅速跟进,而国内花生油的主要生产商鲁花涨价幅度更是高达15%。
这让价格主管部门再度出手。王庆荣称,食用油的价格波动以后,有关部门跟中储粮油脂公司是有沟通的,主要涉及到对市场的判断以及中储粮小包装食用油的发展情况。
另有消息称,8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鲁花集团、九三油脂集团和汇福粮油集团五大小包装食用油企业进行谈话,要求上述5家企业建立食用油价格报告制度,定期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食用油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
对此消息,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改委为食用油企业建立食用油价格报告制度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此前的“约谈”效果不明显,这样有利于为食用油建立长效宏观调控机制。
8月16日,中粮集团、益海嘉里、汇福粮油集团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显得很低调。他们均表示,对于食用油价格报告制度并不知情,自己不负责这个事情。此外,记者拨打发改委相关部门电话求证也未果。
“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对石油的加工、仓储和销售,掌握了85%的市场份额,但是食用油却倒过来了,65%的加工,包括终端,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
王庆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改委约谈食用油企业,可能难度更大。
值得关注的是,8月16日,益海嘉里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国际国内原料价格快速上涨,且临近中秋国庆两节销售旺季,但益海嘉里明确表示近期不会提价。除此之外,中粮集团公关部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由于成本上涨因素,确实面临着较大的运营压力。中粮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尽可能通过积极的企业运作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价格上涨幅度。
只有3%市场份额
事实上,中储粮大力进军小包装食用油的目的就是为了同外资企业争夺话语权。今年1月,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推出了名为“金鼎”的小包装食用油,正式进军终端消费市场。
王庆荣认为,针对国内食用油市场外资独大、我国丧失食用油定价权的现状,中储粮金鼎小包装食用油的存在无疑增强了我国民族品牌在对抗外资时的话语权,“尽管我们目前还并不强大,但是未来终将强大。”
但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小包装食用油销量接近700万吨,平均市场增幅在5%左右。目前,益海嘉里、中粮集团、鲁花集团分别占据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45%、15%及7%-8%的份额,而被赋予高度期望的中储粮金鼎2012年预计完成的销量大约为20万吨,即使完成这一计划,其所占市场份额也不到3%。
很显然,中储粮油脂公司对于稳定食用油市场的作用有限,因此有媒体质疑其遭遇“维稳”困局。王庆荣坦陈,现在从国际情况来看,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非常高,食用油包括油脂油料的对外依存度是65%,宏观的调控有很大的难度。
食用油市场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时期,虽然中储粮是央企,实力雄厚,但是要想在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个新进入者,金鼎面临的压力不言自明。
为了增强食用油的话语权,中储粮油脂公司调整了自己的五年计划。王庆荣告诉本报记者,按照此前的发展规划,第五年要达到市场容量的10%,而现在则把5年后的目标定为120万吨,争取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5%左右,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话语权。
对于中储粮食用油的未来,马文峰认为,中储粮和中粮集团同处于一个市场,肯定会存在竞争关系,不可能说一点竞争都没有,然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应该是益海嘉里,中储粮要想做好食用油业务,还得采用市场化的手段才行,否则很难做好。
文章来源:慧通综合报道转载,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