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新华社2012年11月5日电在刚刚结束的第112届广交会上,安徽安粮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果蔬部经理张国军发现:受国际市场萎缩影响,农产品出口价格成了问题;而受国内市场扩张刺激,进口食品价格“不成问题”。
大进小出,进易出难———人们这样形容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格局。
随着我国消费需求从“吃饱”向“吃好”转变,中国农产品已经彻底摆脱了“出口换汇”的简单思维。
“现在我们13亿人口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民众生活需求不断升级,对食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农产品进口不断增加、越进越好。”中国食品和土特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边振瑚说。
这也让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忙着转型。江苏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三四年前,公司每年进口的农产品价格不过数百万元,去年进口额就达到5000万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为国家创收外汇是我国农产品出口最初承担的主要使命之一,但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农产品出口早已不需要以创汇为目的。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9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289.4亿美元。
其中,出口453.4亿美元,进口836亿美元,贸易逆差为382.6亿美元,同比扩大幅度超过六成。然而,和进口相比,我国出口的深层次变化更值得关注。
“以往我国农产品出口,各地能种什么就出什么,是典型的资源型出口,现在要想出口,就得靠经营、管理、科技。”边振瑚说。
从200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就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与2002年相比,2001年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累计上涨幅度为106.5%。“事实上,我国很多农产品价格在国际上已处于高位,未来只会越来越高。”李国祥说。
边振瑚说,目前,一些国际采购商已经转向东南亚国家采购价格更低的花生等农产品。简单的初级产品出口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作为市场第一线的主体,对市场信息最为敏感的企业已经开始在实践中逐渐转型升级。
张国军说,公司这些年来已经开始逐步缩小初级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放在至少是经过二次加工的农产品出口上。
“以前产品要加工只能找其他工厂,如今我们有自己的基地和工厂,全部自己加工。”江苏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钱征说,公司从最初的单独经营贸易环节转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在大连等地建设了万吨级的冷库。
我国未来农产品出口将走向何方?边振瑚说,我国农产品出口一方面必须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借助国外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标准相对较高这一情况,强化企业品牌建设,通过品牌的示范效应,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