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龙江等黑龙江西部的区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开展耕种。但实际上,黑龙江西部的这些区域,不大适合开展农耕,应该以畜牧为主,沙土地一旦破坏了以后,很难恢复。
“嫩江沙地这个区域进行治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对植被逐步恢复,种一些小灌木树或草种,要比种庄稼要好很多。”
保护耕地质量“责任化”
到时候没有了这些化肥,将来怎么办?”针对黑龙江黑土的“化肥依赖症”,胡瑞轩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单单光依靠化肥,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粮食价格赶上黄金的价格,到最后谁能吃得起?
他认为,国家层面应该立法规定保持土壤质量的“责任化”。首先,就是行政主要官员的“责任制”。另外,应明确耕地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耕地使用者不能只有使用耕地的权利,更有保护耕地质量的义务。同时,建立耕地质量的补偿制度。
据中国土壤协会官网介绍,胡瑞轩制定了《黑龙江省耕地保养条例》,在黑龙江省通过立法,填补了我国耕地保养专项立法的空白。
他告诉记者,黑土地仍然有“肥力”,最核心的解决办法就是保证土壤有机质的积存和回升。他建议,重点扶持有机肥的施用并对农民补贴,由行业部门和技术部门监督。
对于黑土有机质提高,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科研处处长、中国土壤耕作协会常务理事张兴义则认为,各种措施经过二三十年的实践,已经有了结果,有机肥还田,可以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
同时他表示,现在的产量维持必须要靠化肥,是有点不利的影响,但是人类都得应用,粮食生产都得用。
黑土地土层变化历程
1.1950年,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4292.4km2,水蚀面积为18457.3 km2,风蚀面积为5835.14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0.5%。
2.到1980年,黑土区农业区域天然次生林已经绝迹,林区林缘大踏步后退。黑土层厚度明显变薄,黑土层较厚的地块已由解放初期的50cm~60cm下降到25cm~30cm左右,黑土层较薄的地块由25cm~30cm下降到15cm~20cm。
3.到2000年,黑土层厚度进一步变薄,黑土层较厚的地块已由50cm~60cm下降到20cm~25cm左右,黑土层较薄的地块由25cm~30cm下降到10cm~15cm。侵蚀沟继续增加和发展。
4.从2000年到目前,治理面积达到了每年近1600Km2。从2003年开始,东北黑土区试点工程治理完成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显著,平均减少泥沙流失68%,抵御洪涝灾害能力普遍增强。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于中国新闻网,欢迎交流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