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在沙特等产油国的带领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于11月27日放弃了“减产保价”,原油(64.41, -1.74, -2.63%)市场迎来了一场“大地震”,至11月28日,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价格与26日收盘价相比,暴跌近10%,跌破67美元/桶,创五年新低。
沙特等产油国选择不减产,剑锋直指日益增产的美国页岩油,近两年中东产油国的市场份额被页岩油不断侵蚀。美国能源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美国从欧佩克进口的原油数量仅占原油进口总量的40%左右,为290万桶/日,是1985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
页岩油动了欧佩克的“奶酪”,在利益面前,欧佩克坚定地选择了回击。一直以来,类似丛林搏杀的“价格战”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并不鲜见。
资料显示,1986年,沙特的原油“水龙头”足足四个月没有关上,油价暴跌67%,仅仅高于10美元/每桶。美国原油产业遭遇重创,在随后的近20年里原油产量一蹶不振,沙特重夺原油市场的老大宝座。
纵观油价涨跌曲线,从2002年开始到2008年拐点之前,世界原油价格年均价大致以每年10美元至13美元的速率上升。然而从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备受争议的意外降息50个基点的事件开始,油价震荡之路的大门被叩开。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油价飙升了近70美元。
国际油价2008年1月2日突破每桶100美元之后,不到半年时间,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涨了近40%——击穿了140美元大关。仅5月份纽约市场油价涨幅就达到17%。在前半年的时间里,油价暴升47.98美元直达每桶147.24美元,半年的涨幅超过历史年度平均水平的3倍。但一个月之后,国际油价犹如瀑布一般下跌。仅2008年下半年,纽约油价惨遭“腰斩”,累计跌幅达57%。
今年上半年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还一路向上,但下半年至今纽约油价累计跌幅已近35%。业内人士表示,国际原油价格最近数年的“过山车”行情早已超出了传统的供求关系范畴,价格曲线的背后,实际上是石油大亨们在“掰手腕”。
一位不愿具名的石油专家表示,有人认为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博弈无限放大,原油市场是双方战略棋局之中的必争之地;此外,从产业角度出发,将传统产油大国沙特和美国页岩油开发商对立起来,简言之是为了市场份额进行的一次价格肉搏。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转810,业务QQ: 1468256543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