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2年10月26日,俄罗斯石油公司(简称俄油)10月22日宣布,它已与BP和AAR达成协议,成功收购俄第三大石油公司BP秋明石油公司(简称BP秋明)100%股权,从而完全掌控了俄罗斯境内石油的勘探开发及进出口主导权。
收购完成后,俄油的石油产量一举跃升至410万桶/天,超过中石油和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
斯时,距离伊戈尔·谢钦就任俄油总裁刚刚5个月——克格勃出身的谢钦曾是俄联邦副总理,被各界视为是俄总统普京的“影子”。
“通过掌控BP秋明,俄油将在俄境内拥有绝对的石油话语权,为俄罗斯下一步的石油外交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家发改委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研究部主任张世国对本报评价说。
这为已发生巨大变化的全球石油格局增添了新的变数,也令中国的石油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中石油的一位高层人士10月24日向本报表示,今年,美国因页岩气革命而开始谋划如何由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变身为出口国,从而令全球石油供需情势骤变;现在俄油实力大增,将更加冲击国际石油供需格局。“因此中国必须坚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石油安全保障通道,以便在美、俄、中东等各方的石油博弈中捍卫好自己的利益。”
挟“油王”之威主宰油价
根据协议,俄油以171亿美元加俄油12.85%股份向BP收购其所拥有的BP秋明50%股份;同时俄油再以280亿美元收购AAR所拥有的剩余50%股权;此外BP还将以每股8美元的价格,从俄政府手中获得5.66%股份,从而使BP拥有俄油19%以上的股份,成为俄油第二大股东。BP还将在俄油董事会获得两个席位。
路透社计算,整个收购的交易总额达到550亿美元。
据《BP世界能源统计》显示,2011年俄罗斯全境拥有石油储量882亿桶,占全球总储量5.3%,当年该国石油产量达1027万桶/天,居全球首位。通过收购BP秋明,俄油即可控制俄境内近50%的石油产量,这对于急于通过石油出口重塑俄罗斯强国地位的普京总统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保障。
其实,自19世纪末俄罗斯就一直是国际石油市场重要的供应国,1930年以前曾一度占据欧洲石油市场的大半市场份额。
然而1990年代至本世纪初,由于苏联解体和国内政局剧变,俄境内很多石油资源被寡头资本所掌控,其中最著名的,一是2004年倒台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二是BP秋明。
2003年,在BP前CEO约翰·布朗与俄私人资本AAR财团的共同谋划下,BP秋明诞生。它拥有俄罗斯1/4的石油产量和1/5的石油储量,BP当时为此付出80亿美元的代价。
但是此后,在普京政府强化资源控制、BP秋明股东内斗不止等因素影响下,近年来BP秋明并未获得大的发展,其曾谋划着力发展西伯利亚地区更是鲜见成绩。即便如此,BP仍通过持股获得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分红。
今年3月,普京再次当选俄总统后,开始筹划如何重新运用石油武器为自己的执政服务。5月得力干将谢钦迅即被派往俄油;7月俄油就与BP及AAR洽商对BP秋明的并购;10月整个并购行动闪电完成。
“现在俄罗斯可以在欧洲、远东等多个市场,更猛烈地向对手发起进攻了——这些对手既可能是其他产油国,也可能是那些石油消费国”,上述中石油高层人士指出:“因为它拥有威力巨大的石油做武器。”
对冲美国油气出口威胁
俄罗斯话语权增强,对其他产油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消费国来说,当然不是利好,但美国可能实现石油出口的消息,却可能令这个利空的威力受到对冲,对消费国来说,更是如此。
10月12日,路透社消息称BP正在寻求向加拿大出口美国原油,并表示该公司已获得了美国商务部的出口牌照,而壳牌也在申请类似的牌照。2008年以前,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每年进口量达5亿吨以上,其中很大份额来自沙特等中东产油国。
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开始出口石油,即便仍维持净进口,对国际石油市场也将造成巨大的冲击,那些原来输往美国的原油失去了市场,国际油价必将遭遇重挫。
自2008年页岩气革命以来,美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大幅攀升,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公布的信息,2011年美国日均石油产量约为1014万桶,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沙特,而随着油页岩的进一步开发,美国石油产量还有可能获得更大增长,甚至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2011年正是由于页岩气的开发,使美国一举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
被逼无奈,俄罗斯不得不在传统的欧洲天然气市场上降低气价,以巩固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因此,俄油急于增加自己的话语权,也许更是出于应对这种局面的考虑”,一位跨国石油公司高管向本报分析说。
据他介绍,页岩气革命,使得那些过去开采不经济的非常规油气,例如页岩气、油页岩的开发变得可行。甚至因为非常规资源的开采量过大,而导致北美天然气价格远低于国际价格。一旦这些低价资源冲入国际市场,势必对中东、俄罗斯等传统石油出口国产生致命的威胁。
“俄油并购了BP秋明,就可以在欧洲、远东市场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因为运距、油品品质等因素影响,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美国非常规油气的威胁”,他说:“因此,未来的国际能源市场,将更加呈现多极化发展,彼此制衡。”
中国面临更激烈定价权之争
10月13日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进口原油2.003亿吨,同比增长6.4%,进口金额增长13%。
2亿吨,这已是目前中国本土全年石油产量的极限,为此大庆油田等还不得不付出巨额的开采成本,“而长庆油田要想实现5000万吨/年石油产量,还需要比大庆多打10000口井”,中石油长庆油田副总经理李安琪告诉本报记者。
因此对中国来说,如何保障石油的进口安全,特别是在全球能源市场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完善进口渠道的布局,已成为了业内集体思考的问题。
“随着俄油话语权的增加,中国石油企业、中国政府都应该加强与俄罗斯的多层级联络,毕竟在远东市场上,中日都希望更多获取俄油的供应份额”,一位中国社科院专家指出。
他认为,俄油话语权增强的背后是其议价能力的增加,特别是在长输管道,比如在中俄石油管道运量、运价等方面议价能力的增加,因此中方应更积极地了解俄方的变化,及时掌握对方的动态,以便做出应对措施。
对此观点,张世国也表示赞同,“我们还应当充分利用多极化的市场特点,与中东、美国等积极加强合作,以制衡它们中任何一方的无理要求,特别是价格方面的无理要求”。
受访的专家们认为,目前中国的三大油企都在进行全球化布局,美俄、中东的多极化将会促使全球能源市场格局的进一步分化,这会大大削弱过去政治因素对能源供应、能源交易的影响,能源贸易将更趋市场化。
“中国油企要充分发挥那些海外机构的作用,增加自己的定价话语权,这样才能保障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上述中石油高层人士说。
此前,10月10日,中石化宣布在距离新加坡20海里的印尼巴淡岛投资18.85亿港元,兴建港口、石油储运设施,以增加公司在新加坡石油市场的影响力;15日,它再次宣布,斥资1.286亿欧元,入股世界领先的独立石油交易商之一摩科瑞,从而获得了摩科瑞位于欧洲的港口油储设施的股权。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