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报道:
2013年3月7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会上透露,正在研究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计划缩短周期,并取消“22个工作日国际平均油价波动超过4%”这一调价条件,该调就调,不管达没达到4%。张平说,之前的方案存在调价周期太长和不能及时反映国际油价变化的缺陷,新的方案将有针对性。
这是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开且正式地回应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细节,新机制呼之欲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邓郁松3月6日晚间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改革方案缩短调价周期,有利于解决定价机制透明与调价滞后的矛盾,有利于成品油市场的稳定运行,能减少市场的无风险套利行为。过去三年里,由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过于透明,中间贸易商很容易通过短期的囤油操作获利,并在一瞬间放大成品油的需求,加剧“油荒”,影响市场的平稳运行。
邓郁松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可以缩短调价周期到一周,甚至可以每天公布一个最高限价,由企业在最高限价下自主定价。早在2006年,邓郁松就提出了上述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思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持类似观点。
邓郁松指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即价格由企业自主决定,政府则监管企业是否有价格操纵和价格欺诈行为。“要实现价格的纯市场化,需要进一步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建议以适当放宽对进口油源的限制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石油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性,为最终实现成品油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创造条件。”
邓郁松认为,新机制推出的时间越快越好。“从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历程看,在油价处于相对低位或油价明显回落后是推进改革的较好时机。”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转811,业务QQ: 1468256543,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