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3年12月5日)市场上畅行无阻的委托、贴牌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谋求暴利的乱象迎来国家的重拳治理。12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关于禁止以委托、贴牌、分装等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公告》(简称“《公告》”),明令配方奶粉生产企业不得为单位和个人代工或者贴牌生产。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公告》正式执行后,将会对一些无资质的委托、贴牌品牌给予打击,市场将会被净化。不过,宋亮也表示,一些贴牌品牌可能会采取规避手段,通过与生产企业进行股权合作,背靠一些大企业,来规避上述规定。
相对于食药监总局的公告,国内奶粉企业更关注工信部酝酿出台的奶粉行业兼并重组方案。由于多种原因,该方案迟迟未出台。
整顿国内贴牌奶粉
《公告》提出7条规定,特别强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不得接受其他单位和个人委托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为其他品牌持有人或代理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冒用他人品牌和包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另有消息称,国家食药总局摸底显示,国内现有约8800个婴幼儿乳粉品牌,但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配方,却远没有8800种之多。
因此《公告》强调:不得在国内生产其仅在境外注册商标和企业名称、地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在国内生产标注为境外企业名称、地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使用相同原辅料构成的同一种配方,生产不同产品名称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等。
这一条对于一些正规和非正规的贸易商在境外注册商标和品牌,利用贸易之便来分食国内配方奶粉市场利润的“山寨”品牌将会是一次重击。
《公告》是国家食药监总局“五不准”要求的扩大和延伸。今年6月20日,在加强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工作媒体沟通会上,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五不准”:不准委托加工,不准贴牌生产,不准分装生产,不准用统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配方奶粉,不准使用牛、羊乳之外的原料乳和粉生产配方奶粉。
一国产奶粉部负责人表示,贸易商在国外注册一个品牌,然后找当地企业代工生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对蛋白质和营养元素的标准要求都比品牌奶粉低很多,这些山寨品牌通过非正规途径进口到国内,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品牌奶粉主要是通过商超渠道出售,国家明确要求需要获得生产许可证、进口许可证、海关检验检疫证等5个证件,而贸易商非正规途径进口的奶粉没有这些。
而这些品牌根本没进入主流渠道,仅在婴童店和网上销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国内有贸易商注册贴牌生产的配方奶粉品牌有数百个,其仅在浙江台州一家婴童店了解到的就有包括旭贝尔、爱智宝、美素儿等13个品牌;另外在旅顺一家婴童店则有玛米力等12个品牌。
而不少通过母婴渠道进入市场的奶粉品牌,一般进货价格在50-60元一罐,而出售价则在每罐100元以上,甚至200元以上。
滕佳材在6月份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对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重点加强对母婴用品店销售配方奶粉的监管。
不过,该《公告》目前仅针对国内市场,而对于来自于海外进口的配方奶粉委托生产、贴牌等还没有限制。
宋亮透露,明年4-5月份将会针对进口配方奶粉的委托生产、贴牌等进行整顿,这将会涉及一些洋品牌和部分国内企业在国外代工、贴牌生产等。
工信部方案难产
对于该公告,国内一奶粉企业法规部负责人担心,规定不够细化,落实不到具体实处。
事实上,国内企业更关注工信部推动的奶粉行业兼并重组方案。目前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以企业品牌计算的奶粉品牌有500多个,年产配方奶粉60万吨,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企业仅3家,市场占有率在45%左右。
之前拿到的工信部《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显示,工信部规划奶粉行业整合分三步走:第一阶段为摸底调查,重点省份编制重组方案;第二阶段培育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企业,前10家国内品牌集中度达到65%,行业企业减少到87家左右;到2018年底第三阶段工作完成,形成3-5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最终配方奶粉企业整合到50家左右。
该方案原计划10月底公布,但是目前陷入搁置中。宋亮表示,工信部方案被推迟的重要原因是,之前的方案过于依赖政府主导,三中全会后,国务院要求按照市场化改革,因此方案需要修改,突出市场化的要素。
另外,为了保证奶粉行业兼并重组的顺利实施,工信部在方案中推出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综合授信、发行股票和债券、被兼并企业土地开发收益5项政策措施和保障。此前消息称,国家有关方面将会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等方面给予300亿元的资金支持。
不过,宋亮表示,之前方案要求政府拿出300亿元财政资金对行业兼并重组进行扶持和补贴,但是财政上拿不出这么多钱,这也影响到方案的公布和实施。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业务QQ:2558423210,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5,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