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搜:

首页

行业焦点

慧通报道

您的位置:首页 > 养殖+屠宰加工 > 反刍养殖+ 屠宰加工 > 行业聚焦 > 行业焦点 >

新闻:进口液态奶销量陡增 专家担忧专打中国常温奶 Top

新闻:进口液态奶销量陡增 专家担忧专打中国常温奶
时间:2014-08-18 08:01 来源:慧通综合报道 作者:admin 点击:
2014年上半年进口牛奶(常温)13.8万吨,同比增长34.6%

慧通综合报道:
(2014年8月18日) “2014年上半年进口牛奶(常温)13.8万吨,同比增长34.6%,预计到年底,可能达不到去年接近100%增幅水平,也会对一定区域内和个别企业造成一定冲击,但如果长期下去,那就会对整个民族奶业造成冲击。”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在第三届海峡两岸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坦言。
虽然进口液态奶占国内液态奶消费的比例还不到1%,但是,今年以来进口常温奶的热卖已经受到业界关注,甚至用“危机”来形容,担心常温奶也步婴幼儿奶粉的后尘,被进口乳企“削”去半壁江山。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现在国内乳企应对进口乳企的制高点巴氏鲜奶也开始受到波及,“近年来,日本、韩国已经向中国出口巴氏鲜奶,去年新西兰加入阵营,今年澳大利亚也进来了,从前巴氏鲜奶因为有保质期与低温的限制,国外乳企难以进入,但显然,现在它们已经在试水,国内乳业需要重视。”
进口常温奶“专供”中国?
业界开始感到忧心的是今年发生在电商上的进口奶“狂卖”事件,先是3月18日,在52分钟内,30个集装箱、共计60万盒、600吨进口牛奶销售一空,随后在5月29日,51分钟内,100个集装箱共计200万盒进口牛奶再度被抢购一空。
来自中国乳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到2013年,中国液态奶进口量年年递增,分别为1.59万吨、4.05万吨、9.38万吨、19.5万吨,近4年内,常温奶进口增长率高居乳制品品类第一。谷继承表示,由于民族奶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总体竞争力还较弱,与国外相比,奶粉、奶酪等产品的优势更小。王丁棉预计,今年进口牛奶的量会突破30万吨。
虽然相较国内2013年液态奶总消费量约2300万吨而言,进口液态奶所占比例还不到1%,但其快速增长的势头还是引起了国内产业的重视。
上海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对此感到忧心:“我们奶牛品种需要进口,受土地限制饲料需要进口,加工机器也要进口,再生产长保质期的牛奶,和进口牛奶PK,没有任何优势,整个中国奶牛养殖业将面临灭顶之灾。”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充斥国内的进口牛奶在国外并没有想象中受欢迎。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博士张养东表示,在加拿大、美国、日本,超高温灭菌乳(也称“常温奶”)占比均少于1%,绝大部分占比都来自巴氏杀菌乳。
谷继承也承认,全球牛奶产量约6亿多吨,80%左右被加工成固态乳制品,剩余的20%左右补加工成液态奶,而液态奶中90%是巴氏鲜奶或酸奶。“在中国台湾,自产牛奶98%以巴氏鲜奶形式消费,少数常温奶只是为了解决冬季剩余奶而生产。”中国台湾乳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施宗雄表示。
王丁棉对记者表示,目前进口常温奶与国内常温奶的价格接近,以1000ml的牛奶为例:“收奶成本为4元,加上人工、包装、加工、税费等成本在8~9元,销售价格在13~15元,个别较贵的到18元,而国外收奶成本约3元,加上关税、运费等,成本大约10元,目前主流消费价格在20~27元,部分新进的牌子甚至卖15~16元。”虽然他认为国外奶源品质较国内高,“但我做过统计,在目前已进入中国市场销售常温奶的30多个国家中,有20多个国家本身以巴氏鲜奶消费为主,可以说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做常温奶的。”
最后一块自留地
怎么办?我认为加大巴氏鲜奶消费宣传的力度,利用发展巴氏鲜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增强抵御对民族奶业的冲击,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谷继承表示。巴氏鲜奶也称低温奶,需要在2~6摄氏度之间冷藏,保质期只有5~7天,由于温度和保质期的限制,这被看作是国内乳业的最后一块自有阵地。去年奶价波动也是由于国内的奶源依靠国外,“国内企业应该了解到,低温是国内奶企反击的制高点。”
但要做巴氏鲜奶并不简单,因为其对奶源质量要求较高,王丁棉表示,如果菌落总数超过30万个/毫升,就无法加工成巴氏鲜奶,而我国目前对于生乳的国标是200万个/毫升。
这个标准并不容易达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内加工厂距离过远,生奶有自然抑菌期。在36.1摄氏度中,5小时细菌总数6240CFU/毫升,随后,这个数字将直线上升,7.5小时将达到53万CFU/毫升。
而这块自留地其实也遭到进口牛奶企业的觊觎。“目前国内巴氏鲜奶的占比22%~23%,增长率8%~10%,在分类里发展较快,国外已经有向中国出口巴氏鲜奶,这是试水开局,但技术应该还没有成熟,因为今年就有7批被海关退了,但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要引起重视。”王丁棉表示。
破局需平衡收奶利益链
未来要从本质上提高国内乳品的质量,收奶利益链平衡需有所破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院王加启认为,未来10年,国内奶业要振兴,要解决两个难题,其一是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导致消费信心不足,另一个是奶业利益链分配失衡,导致奶农效益偏低,“乳品加工企业依靠广告卖牛奶,与奶农没有关系,乳品加工企业不论收购什么质量的原料奶,都能卖给消费者,奶农如果生产优质原料奶,就会增加成本,但是收入变化不大,效益反而更低。而原料奶的质量差异大,最后只能以‘一热遮百丑’来解决,我国液态奶过度热加工成为普遍现象。”
如何破局?王加启建议实施“优质乳工程”,即以乳脂肪、乳蛋白、体细胞数、菌落总数为参数,建立对原料奶质量等级分类标准,使加工企业按照原料奶的质量分级收购,加工后的乳制品也标示所用的原料奶质量等级,供消费者选择。
其实相似的方法已在中国台湾实行多年。施宗雄对本报记者介绍,中国台湾主管部门提供经费,由乳业协会对每个牧场进行评鉴,并颁发1~5朵梅花,获得5朵梅花的工厂,生产的乳品售价也会跟着提高。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业务QQ:2558423220,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5,销售:028-65162618-807 
 

 

最新资讯

新闻:伊利半年净利超蒙牛10亿 乳业两强格局初显分化 )随着乳企三巨头财报的公布,上市公司层面数据

热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