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最大效益,雨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才曾多次指出这点。
作为国内生猪和肉制品加工行业巨头,雨润食品一直坚信,食品安全必须贯穿于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生猪养殖、原材料检验、生产加工过程的管控,到产品召回、科学的技术和管理都贯穿其中。
管控从养殖开始
质量安全是企业生存的大计,雨润为保证食品安全和肉类的品质,从源头——养猪开始提高标准,狠抓食品安全。
养猪是中国农民最传统的一项劳作,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养猪又脏、又臭、又累。而在雨润养殖基地,这种印象被彻底颠覆。
四面环山,曲径通幽,宛若山间别墅——这就是雨润“种猪养殖基地”的真实地貌。就连雨润饲养员都常常笑称:猪住得比人都好。
而且,“种猪养殖基地”不是想进就能进。任何来访人员想要进入“养殖园区”都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消毒工序,即使是雨润自己的领导来视察工作,也无例外。
雨润集团对于养殖基地的环境要求非常高。为了避免人员流动带来外来病疫侵害,养殖基地采用全封闭的养殖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在一批猪未成年之前,养殖人员不允许离开园区。
每批孕育母猪入住园区后,会配备相应的养殖员全程负责。从母猪生育幼崽开始,到幼崽长成种猪,大约历时三个月。在此期间,养殖员要“同进同出”。更加苛刻的是,这三个月里,养殖员在养猪基地绝对不能吃外面进来的猪肉,更不能从外面买来猪肉在园区进行加工食用,只能吃园区里的猪肉,这同样是为了防止养殖基地被外来生猪食品带来的病疫污染。
假如遇到非常特殊的情况,养殖人员必须出园,那么再次进入时,则要再次进行全面消毒,并单独隔离一周,经观察后确认没有病源污染,才被允许重新进入养殖园区。
三个月全封闭式的工作,日复一日,对于养殖场工人来说,无疑是枯燥而难熬的。因此,养殖场里“夫妻档”共同结伴工作,不足为奇。
养猪这个活计,中国自古有之。很多人认为,养猪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事实上,现代化的养殖,不仅对环境要求高,科技含量也非常高。在雨润养殖基地,养殖人员都是高薪聘请来的专家级人物,甚至不乏硕士、博士。他们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病毒免疫、基因工程等各方面。
和传统农家养殖完全不同,现代化养殖处处体现着科技化和自动化。
种猪养殖的环境要求必须恒温、恒湿、恒氧,且完全隔离,即便是饲料添加也是被隔离的,每餐的饲料需要定时定量投放,包括饮水也是自动化完成,猪只需要咬一下出水口,水就会自动流入生猪口中,水质也有一定标准。
除了吃喝,每头猪还要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为保证每头猪的品质,饲养员都会为它们准备“私人空间”,这样一来就完全杜绝因人为操作造成的污染。
养猪是高风险职业。如果园区内有一头猪生病,那么几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全园几万头猪都有可能染上病疫。
严格的原材料检验
除了自有养殖场,雨润的原材料还有一部分来自供应商。但供应产品的标准和质量,由雨润全部掌控。
首先,公司通过建立示范化的养殖场,把优良的猪苗分配到合适的农户中去,并实行规模化养殖,每头猪都有详细的养殖记录,保证原料进厂可以追溯来源。
另外,为了鼓励供应商提供好的产品,雨润采取特殊的收购模式,按照胴体斤重计价,而非毛猪斤重计价,避免注水猪等弄虚作假现象。
雨润每年都会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并到供应商工厂进行审核认证,每年都会取消不合格供应商的名额,上了黑名单的供应商以后不能和雨润合作。
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雨润的一个供应商能带动三到四个农业家庭的收入,包括老板、伙计和司机等。所以,为了自身利益,供应商和农户也会更加自律。
每一年,雨润都会召集供应商和销售商开会,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避免对方信息获得不及时;此外,雨润还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共同了解、分析和应对时下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
不管是自有养殖还是收购,一头生猪正式成为雨润的加工原材料,还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特别是对瘦肉精的检验。
在原料收购前,雨润有专门的生鲜品管部,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收购标准;生猪进厂前,要进行观察,不符合要求的不准进工厂;卸猪后,由工作人员一头头测量体温;体温超标的猪要被隔离观察24小时;与此同时,生猪还要进行快速尿检筛选,有问题的批次全部退回。
通过初检的正常猪要放在待宰圈中代谢、观察24小时;在屠宰过程中,还要逐头通过酶标仪、气相色谱仪等专项检测;其中药物残留、疫病、微生物以及物理性伤害是最为常规的几项检验。
对于目前让消费者闻之色变的“瘦肉精”,早在几年前,“瘦肉精”事件还未爆出时,雨润就已经逐头检验了生猪,且检测标准远高于国家标准。
农业部要求对生猪宰前瘦肉精抽检率为5%,雨润的做法是宰前抽检5%,宰后100%抽样进行3项检测,同时进行抗菌药物磺胺检测。
具体的检验步骤为,宰前抽取尿液、使用检测卡检测,若发现呈阳性,整批生猪不予收购;宰后在每头生猪膀胱内抽取尿液,膀胱没有尿液时抽取猪肝;使用酶标仪进行检测,呈阳性该头生猪予以销毁。对于客户有异议的,使用液质联用仪进行高精度检测确证。
单瘦肉精这一项,雨润平均花在每头猪上的成本就高达20元。
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档案
祝义才在今年两会期间曾经建言,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即食品加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档案。
他认为,食品加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档案是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工作,对于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这项工作必须贯穿到原料、生产、保管、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
他建议,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首先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纳入诚信体系监管范围,以后逐渐推向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同时,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评价、披露和奖惩制度,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公正的评定,对诚信企业予以适当鼓励,对失信企业予以惩罚(如列入黑名单等),形成诚信有益、失信无利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硬约束(制度约束)和软约束(道德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有效规范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真正在全社会建立产品源头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查有线索、找有依据的良性运行机制。
具体来说,食品企业须形成以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的原辅料卫生检查体系
对进厂的原辅料都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对进厂的每批原料、辅料都要有严格的索证制度,建立完善的供方评价体系。
二是过程及出厂质量控制体系
生产过程100%符合标准工艺要求;加强出厂把关,实行动态管理,对于产品实行100%出厂检验,保证出厂产品质量100%合格。
三是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例如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和QS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等。
四是全覆盖的物流管理体系链
从食品企业原料进厂到生产加工、成品运输再到办事处暂存及办事处分销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物流供应体系链。
五是成熟的产品召回可追溯体系。
以雨润白条猪为例,在生产过程中均挂可追溯标识牌,当产品在市场上发现存在问题时,公司根据可追溯标识牌上的信息查到该“白条”生产时间、发出时间;同时,可以查阅生产记录,确定生猪供应商及同批生猪数量,然后根据该批生猪所生产的“白条”可追溯标识牌,确定发货去向,最后通知销售商将该批“白条”追回。
祝义才建议,应当坚持把“食品安全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不搞两张皮;把“食品安全管理”落实在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系统、方法及流程上;加强责任考核奖惩制管理,和每个经营企业总经理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凡是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总经理,不论经营业绩大小,都应一律立即撤职下岗。(2012年9月20日)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转810 业务QQ:19419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