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去年,宁波市坚持源头防控、过程控制、终端治理原则,采取政府引导、项目实施等多种方式,市县两级累计投入4亿多元,全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畜禽养殖治理超指标完成。全市9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完成畜禽养殖禁限养区调整划定,累计关停、搬迁禁养区养殖场(户)2731家,约占养殖场数的四分之一,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7.4%,涉及存栏生猪23.9万头;治理小规模养殖场636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90.9%;改造修复年出栏100头至1000头规模养殖场1289家;年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提升137家。
畜禽排泄物得到有效对接消纳。建成奉化、宁海、北仑3个畜粪处理中心,可对接消纳畜禽粪2万吨,落实生态消纳地57.1万亩,全市沼液无害化处理累计达到121.4万吨,新增沼液农田利用30余万吨。余姚市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推进畜禽污染治理,已建成有机肥料生产线10条,开展沼液综合利用项目30个。
各地还以化肥、农药减量为目标,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治和统防统治工作。据统计,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22万亩,减少化肥用量3100吨,减少农药施用量227余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40.7万亩。此外,鄞州、奉化和慈溪开展废弃农资回收处置试点。其中鄞州区在全区20个镇乡(街道)设立集中收集点,无害化处置农资包装废弃物143.5吨。
随着治理的推进,全市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初显成效。全市规模畜禽养殖排泄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7.5%和84%,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超过60%。鄞州、宁海、象山被认定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象山大塘港等8个区域和慈溪大桥蔬菜公司等12家企业分别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区和示范企业。
嘉兴试点生猪养殖证制度 首张生猪养殖证已落户
作为秀洲区的生猪养殖大镇,今年,新塍镇潘家浜村被列为实行生猪养殖证的试点单位,从1月12日开始,新塍首张生猪养殖证落户,截至目前,新塍镇已经核准下发了58张《生猪养殖证》。
记者了解到,要获得这张证,需符合《秀洲区生猪养殖准入管理办法(试行)》,在限养区中符合准入条件的生猪养殖户,每户每年限养“1头存栏母猪、2头出栏肉猪或者“10头出栏肉猪”,而目前,大量的养殖散户之所以尚未领证,主要是因为排污设施不齐全。而拿到证的养殖户,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扩大养殖规模,记者了解到,该《生猪养殖证》实行一年一检。如果发现养殖过程中有污染物直排、逃避检疫等情况的,将撤销养殖证,三年内不能再次发证。为了确保控制生猪养殖的面源污染整治,新塍镇组织专业队伍,每天下村下组巡查督查,要求养殖户把猪的排泄物还田还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转810,业务QQ: 1468256543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