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3年3月14日,从“川猪安天下”的生猪输出大省,到生猪输入省,四川生猪养殖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逐年丧失。
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指出,特别是这几年,四川规模养猪的增长速度跟不上散户退出市场的速度,导致一段时间以来,四川每公斤猪价高出周边省份0.5至1元。有好些时候,生猪还需从外省调入,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四川有可能由生猪调出大省转变为调入省份。
刘永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呼吁:支持四川猪业养殖,再振川猪雄风。
四川是中国农业大省,其中,养猪业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素有“川猪安天下”的美誉,很长时间以来,四川生猪存出栏及肉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数据显示,2008年,全省生猪出栏达到9020万头,猪肉产量超过650万吨。
近几年来,随着外出务工农民收入不断的增长,传统养猪(50头以下)和外出务工的比较收益的变化,四川养猪业出现了很大变化,即传统的小规模养殖户正在快速退出,新的适度规模的家庭养猪场(100至10000头)正在不断发展,传统的农户散养方式已不适应商品市场的要求,规模化养殖已形成强有力的驱动力。
但这几年,四川规模养猪的增长速度跟不上散户退出市场的速度,导致一段时间以来,四川每公斤猪价高出周边省份0.5至1元。有好些时候,生猪还需从外省调入,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四川有可能由生猪调出大省转变为调入省份。
刘永好指出,规模化养殖又面临着养殖用地紧张、融资困难、扶持资金使用效率低、扶持对象模糊、环保成本高、市场风险大、从业者素质低、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疫病和食品安全隐患大等一些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用地难、融资难、粪污处理难等长期制约着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三大难题”在现阶段更加明显。
结合调研情况,刘永好建议:
1、继续将四川作为国家生猪养殖的重要基地,对四川这一生猪主产大省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加快四川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步伐。在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对现代生猪种业繁育、规模养殖的用地、专项养猪产业基金等方面给予重视和扶持。
2、引导小的养殖户往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构建专业养殖大户即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核心,龙头企业为引擎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广政府引导和支持下的金融机构、农业担保公司、饲料企业、种畜场、家庭农场、加工企业互动和保险企业参与的“六方合作+保险”发展机制,完善畜牧产业链利益联结方式。鼓励龙头企业积极为产业链条各环节提供疫病防治、种苗、饲料、担保、屠宰加工等专业服务,推动各环节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架构。
3、加快优质生猪产业体系升级改造,培育包括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结合的产业集群,以及生猪育种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支持肉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冷鲜肉、中低温熟食品、地方特色川味猪肉制品,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促进生猪定点屠宰布局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化屠宰加工企业和市场分销体系和确保肉食品安全。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转811,业务QQ: 1468256543,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