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多样性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对大米的营养性和即食性、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加工企业将会合理控制加工精度,大力发展大米副产物的综合利 用,提高出米率,减少大米营养损失。同时,可积极开发碎米产品,如米线、米粉、淀粉、啤酒、味精等;发展米糠制油,提取谷维素、植酸钙、肌醇等;开发米胚芽制品等。另外,发展即泡即食的干态方便米饭或微波加热即可食用的湿态无菌米饭以及便当米饭(鲜食米饭)等满足快节奏生活也是一种出路。
2.产加销趋向一体化
国内大米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状况,粮源难以保证,加工产品质量难以稳定。而水稻种植更是分散在千家万户,农户在市场上难有话语权。
水稻规模化种植后,为规避市场风险,种植户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机制来保障种植收益,而大米加工企业的不断壮大,也需要保障原料供给,尤其是能稳定获得优质稻谷资源。由于具有共同要求,双方将会采取订单收购、加工、销售的方式或“公司+农户”等方式来加强合作。同时,加工企业规模扩大后,为增强竞争力,也会加强对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和对下游大米经销商的控制。随着各方合作的不断紧密,未来龙头企业将会逐步向集育种、种植、加工、储运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将得到大大加强。
3.逐步走向规模化、集团化
规模化、集团化生产经营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调控目标,也是市场发展运行的要求。目前,我国大米加工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只有凭借规模优势,依托产加销一体化,积极做大产业链,加大品牌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也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凭借规模优势,建设完善的大米加工全产业链,实现更高的附加值。国家出台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至2020年,在稻谷主产区和大米主销区及重要物流节点,重组和建设一批年处理稻谷20万吨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和若干个年处理稻谷1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完善的大米加工全产业链。政策的支持将加快推进加工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4.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的形象。品牌大米市场影响大,竞争优势较为突出。目前,政府、企业对大米品牌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地稻米主产区正在制定完善的县级、市级乃至省级整合方案,以打响地方品牌。大中型企业也在大力实施名牌工程,以推动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未来5~10年,我国大米行业将出现一批以福临门、金龙鱼、北大荒等为代表的一线品牌,其市场占有率将大幅上升,而小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被挤压。
(三)物流及其他方面
1.政策性稻谷库存将逐步下降
预计到明年一季度末,我国临储稻谷库存将达9000万吨左右,加上社会库存与常规储备库存,总量将达1亿多吨,全球稻谷库存大有向中国集中的趋势,这将对我国的仓容、资金构成极大的压力,后期去库存化将是必然的选择。
今后可能采取的措施:一是提高优质稻生产,减少普通稻产量,从而降低临储稻谷收购量;二是加快改良水稻品质,严格生产标准,打响国产大米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大米出口;三是大力发展粮食银行业务,提高加工企业等社会储备能力;四是参考国外做法,对保管年限较长、品质降低的稻谷一次性转为饲料粮,避免稻谷价值继续减损,减少费用开支,还可以腾出宝贵的仓库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2.大米包装日益趋小
大米包装已非常普遍,散装米市场日渐式微。随着品牌时代的到来,预计大米包装还将趋小。一是量小质精的中高端米市场持续扩大;二是电商和网购时代的到来,要求大米小包装化;三是居民“米袋子”不断瘦身,也要求大米包装不断趋小。
3.稻米智慧物流将很快到来
随着现代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智慧物流应运而生。利用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将稻米收购、储藏、运输、加工、信息传递、实物监管等工作,实行系统化、模块化、简捷化,实现自动化、三维可视化及智能化,为科学管理、快速决策提供依据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各地正在抓紧建设智慧粮库,并逐步在粮食物流的各环节推进。预计稻米物流这一传统行业也将很快走向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