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搜:

首页

行业焦点

慧通报道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产品+深加工 > 稻谷/小麦+深加工 > 行业聚焦 > 行业焦点 >

新闻:洋大米抢市场 国产大米亟需“补短板” Top

新闻:洋大米抢市场 国产大米亟需“补短板”
时间:2016-01-13 06:46 来源:慧通综合报道 作者:admin 点击:
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印发《质检总局关于进口韩国大米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允许符合《进口韩国大米检验检疫要求》的韩国大米输华。

慧通综合报道:

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印发《质检总局关于进口韩国大米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允许符合《进口韩国大米检验检疫要求》的韩国大米输华。

早在2015年12月初,韩国江原道铁原东松农业合作社就和中国香港天地贸易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100吨江原铁原大米出口合同,迈出了韩国大米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步。

韩国大米允许输华、大米换高铁项目尘埃落定、日本大米遭哄抢等消息,与国产大米需求疲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口大米抢滩国内市场,让本就处于寒冬期的国产大米陡增凉意。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马松林博士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从韩国进口大米数量有限,对我国大米市场影响非常有限。进口增加,会进一步压缩国内以大米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亏损。从长期看,不利于我国大米加工行业做大做强。”

国内米市的“怪现象”

中国2015年稻谷产量20824.5万吨,同比增加173.8万吨,产量连续5年站稳在2亿吨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稻谷产量在屡创新高的同时,2015年我国大米进口量也将突破300万吨新高。一边是连年丰产后的“国产粮满仓”,一边是进口大米的连年增长,大米市场扑朔迷离的“怪现象”,让人有些看不懂。

伴随着产量连增,粮食库存也屡创新高。据某机构预测,到今年一季度末,我国临储稻谷库存将达9000万吨左右,加上社会库存与常规储备库存,总量将高达1亿多吨。

由于库存庞大,稻谷的出库和消费引发市场关注。统计显示,从2014年5月临储稻谷再次开拍至2015年9月30日,临储稻谷成交总量为1026万吨,月平均成交量约60万吨。粮食连年丰收、托市价格持续单边上扬,临储粮拍卖出库率低等问题,使部分粮食主产区陷入粮食“拍不走、调不动、销不出”的困境。

从消费看,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5年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19000万吨,同比减少178万吨。其中,口粮消费约16900万吨,同比减少20万吨;饲料用粮约900万吨,同比减少120万吨;工业用粮约1020万吨,同比减少40万吨。在消费量小幅减少的同时,是大米生产量的持续提高。2014年全国生产大米1.304亿吨,较2009年增加0.732亿吨。2015年1~6月生产大米0.609亿吨,同比增长1.73%。

资料显示,2015年11月份中国大米进口量为317,65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8.91%,2015年1~11月累计进口2,954,454吨,同比增长32.19%。卓创资讯预计2015年11、12月份我国大米进口量仍将维持月均30万吨左右,全年进口量将达到创纪录的300万吨。

虽然年进口量不到国内总消费量的2%,但进口数量已呈逐年增加趋势。

米企利润“薄如刀片”

相较于稻谷有收储价格的托底,大米却是市场价格唱主角,波动完全靠市场调节。由于进口低价大米和国产大米每吨有20%以上的价差,对长期处于低利润水平的大米加工企业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在大量进口低价大米的冲击下,国产大米尤其是南方籼稻长期面临着下行压力。

马松林表示:“进口的高端大米是对我国大米消费需求的补充,进口的廉价大米对国内市场有一定冲击,压低了国产大米价格。”吉林东福米业市场部经理赵永刚告诉记者:“今后各国农产品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韩国大米出口到中国只是一个开始。近几年,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廉价大米开始大量出口到中国市场,对国产大米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除此之外,大量台下交易的进口大米也对中国大米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相关市场调研信息显示,进口低价大米除直接供给工厂、学校以及食品加工企业外,有较大一部分通过与国产中低档大米以掺兑的形式进入普通居民消费市场,对整个籼稻销售甚至北方粳稻米销售都造成了巨大冲击。

“由于低端进口大米价格较低,少数企业会在国产米中掺入25%左右的进口米,进口米的掺兑使国内米价上行困难,同时导致进口米数量进一步增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中华粮网稻谷研究员李迅表示。

在进口低价大米的冲击下,本就利润微薄的国内大米加工企业步履维艰。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大米加工行业存在各环节分离、加工技术粗放、副产品循环利用率低等问题,导致大米加工长期处在初级水平。比如水稻加工成大米,米糠虽然也会榨油,但精炼米糠毛油的技术落后,精炼等级低、得率低、成本高、有效营养成分流失多。而国外的粮食加工产业链更长、综合利用程度更高、浪费少,粮食综合加工增值高。有资料统计,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只有1.2倍,而发达国家的增值则可以达到2~4倍。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在册大米企业8500多个,生产大米1亿多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亿元,但利润还不足5亿元,米企利润“薄如刀片”。

国产大米亟需“补短板”

相较于定位清晰,产量稳定的泰国大米,国产大米定位模糊、推广手段雷同、销售渠道单一、产品质量难控、市场竞争混乱等现象,使众多的大米企业一直在“价格战”的泥潭里苦苦厮杀。

“我国大米加工企业的短板在于绝大多数没有可靠的原料来源,使得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即使用最好的设备,也难解决大米品质的弱势。”赵永刚表示。

据了解,国产大米除了在品质上不被信赖的原因外,国内大米市场依然是散装大米的天下,没有形成堪称强势的大米品牌也是国产米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高端市场上严重缺位,导致一些区域性品牌逐渐没落或被淘汰出局。

吉林某大米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稻米加工企业效益低,而且设备要不断更新,又没有知名品牌,没有大企业、大资金支撑,造成国产大米竞争力不强的局面。要扭转这一局面,就要进行整合,集团化发展,增加技改资金,统一打品牌,才能降低加工成本,维持国产大米行业的持续发展。”“在所有的农产品中,大米是商品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制品,但也是唯一没有强势品牌的粮食制品。主要是因为大米行业利润有限,没有大资本进入。”某业内人士认为。

李迅也表示:“当前不少企业都认为大米是微利产品,因而不愿过多投入,导致大米品牌建设的缺乏。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实现技术飞跃,优先打造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技术水平的优秀企业,才能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全产业的优化发展。”“我国大米的竞争力来自源头,如何解决广大种地农户、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的对接,确保原粮的育苗、插秧、田间管理、收割、仓储方面的规范和规模化,才能最终提高大米加工企业的竞争力。毕竟,品质才是竞争力的核心。”赵永刚称。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进口大米的冲击加剧,国内米业的竞争也会日趋白热化。如何补齐成本高、规模小、技术差、竞争力不强、品牌建设缺失等方面的“短板”,已成为国内大米企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文章来源:粮油市场报)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业务QQ:2558423210,信息咨询:18030645652,18030401775

最新资讯

公告: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夏粮产量数据调查 一、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7692.3千公顷(41538.4万亩)

热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