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3年3月19日) 3月的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在烈日的烘烤下显得有些萎靡。然而,在距离布拉柴维尔以南17公里处的贡贝农场,含苞待放的黄秋葵、绿油油的小青菜、挂满藤架的苦瓜,还有咯咯觅食的母鸡,呈现出一片绿意的生机。这里便是中国援助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从中国远道而来的甜玉米、空心菜、彩色椒、大棚番茄、无籽西瓜等数十种果蔬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承载着改善当地百姓饮食结构、丰富菜篮子的希望。
当地人首次吃上空心菜
“有很多品种是首次引进我们国家,如果不是中国专家的帮助,我这辈子也不会认识它们,更不可能有口福吃了。”在农业示范中心工作的古卡斯憨厚地告诉记者。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空心菜、苋菜;在这里,他学会了笼养鸡技术和预防鸡瘟。
刚果(布)地处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气候,农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匮乏,发展农业的资金和技术多来自国际社会的支持。为帮助刚果(布)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2009年7月,中刚两国政府签署无偿援助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合同。同年9月,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承担的示范中心破土动工,占地约59公顷,具有培育适应当地的新品种、示范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为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培训等多种功能。
帮农民筛选优良木薯品种
2011年4月,首批7名热科院专家抵达示范中心,开始为期3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真是白手起家,自己带种子,建大棚、垦荒地,甚至连窗户、梯子都得自己动手做,还时常没水停电。”回忆起示范中心创建之初的艰辛,项目中方负责人王永壮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能帮助当地农民学会科学种菜,提高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乃至吃得丰富一些,我们远离祖国家乡受得这些苦就都值得了。”
木薯是刚果(布)一种主要粮食作物,木薯叶还能当蔬菜食用。然而,当地种植木薯感染非洲花叶病比较普遍,产量一直很难上去,甚至影响到老百姓的口粮。中国农业专家在对国内外品种进行反复试验和认真总结后,筛选出最适宜本地种植的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良木薯品种。“我相信通过推广这些优良品种,其品质和产量都会不断提高,能逐渐满足当地百姓的吃饭需要”。王永壮信心百倍地告诉记者。
“为帮助当地农户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我们还在进行蛋鸡集约规模化立体全阶梯式笼养实验。”养殖专家孙卫平解释说,因为缺少技术和管理,当地放任自流的母鸡成活率低,产蛋数量有限。“而集约规模化笼养实验后,产蛋率大大提高,同时饲养成本下降,鸡蛋营养均衡,鸡粪还可作为地里肥料再利用。”在一旁仔细聆听的古卡斯忍不住插话说,他非常喜欢照顾这些母鸡,看着每天收到不少鸡蛋,自己也很有成就感。“我们的鸡蛋物美价廉,很畅销。有些村民都提前付钱预约鸡蛋,因为数量有限,害怕来晚就买不到了。”
由衷感谢中国无私援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热科院专家还充分利用示范中心的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地教授当地农民种植、养殖技术。在去年9月中心举办的首期农业技术培训班上,来自布拉柴维尔、普尔、布恩扎等省区的19名农民在20天的培训时间里,学到了制作肥料以及防治病虫害的知识,进一步掌握了木薯种植、收获、贮藏和加工等技术。截至目前,中心已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近60名。丰富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田间授课,以及热情周到的生活安排,让学员们对示范中心充满感激和留恋。“中国专家送来了我们最需要的技术,想我们之所想、给我们之所需,这样的帮助是源于兄弟般的情谊。”刚果(布)农牧业部官员昂古乌拉道出了很多学员的心声。王永壮告诉记者,因为想来这里培训的人太多,专家们下一步打算直接去村庄、去田间地头现场辅导农民耕作,更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在示范中心已经干活一年的马塞维边熟练地给西瓜吊蔓,边和记者聊天说,种了这么多年地,才知道科学种田是发展农业的硬道理。没有中刚的友好合作,没有中国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我们的土地再肥沃也长不好庄稼。”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技术丰富了我们的菜篮子,粮食安全总有一天也会解决的。”昂古乌拉指着地里的蔬菜有很多憧憬。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转804,业务QQ:2677558420,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