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受美国农产区干旱以及中国上半年主粮进口激增影响,国际大宗农产价格大幅飙升,大豆、玉米、豆粕等都先后接近历史高点或突破历史新高,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将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三个重要的方面:1、大宗农产品的大幅上涨决定了新通胀的来临;2、农业与养殖业会受到冲击;3、大宗农产品金融属性扩大化,促进了投机,阻碍了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以豆粕期货为例,大商所1301主力合约6月4日最低价格仅3060元/手,6周内就上涨到3881元/手,上涨幅度为27%,从波动周期到幅度,都可以称为恶性波动。豆粕上涨的同时,也带动了大豆、玉米、豆油、籼稻等同期上涨,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快速拉升,已形成普遍效应,将会带动通胀上行,相信很快会在核心CPI数据中表现出来。
大宗农产品的火爆,显然对工业品价格也形成了一定的支撑。上半年,由于受到欧债问题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工业品价格适度回落,但是下跌的幅度有限,近期,铜、铝、锌、锡、铅、橡胶等品种,都明显构筑了中期底部形态。鉴于世界范围内货币宽松环境的重生,以及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冲击,相信工业品价格中期也会处于稳步的上升趋势,但工业品价格的上涨会相对理性一些,不具备飙升的条件,这是由世界经济宏观大背景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美元近几个月相对强势的制约。
由于大宗农产品以及工业品中期都处于上升趋势,通胀数据在未来2个月可能会明显提升。另外,美国大选周期也非常重要,如果华尔街继续支持奥巴马当政,那么美国未来几个月内公布出来的经济数据偏好的可能性就比较高,股市、商品市场会比较坚挺,这将进一步推动外围商品价格的提升,而国内的通胀显然会来得更快。
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显然加剧了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对国内农业、养殖业的负面作用也不小。农产品价格的适度上涨与炒作性上涨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有利于农民增加收益,利于调整两极分化,利于城乡结构调整,而后者很容易给农民带来危害,因为大幅波动的农产品价格,会造成农民对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的不断调整,会破坏长期供求关系的平衡,将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对农民增收非常不利。另外,豆粕、玉米等价格的大幅上涨,对一些养殖户来说,加重了养殖成本,受成本大幅上升影响,养殖户要么涨价,要么放弃养殖,两种结果都将导致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并进一步在市场中形成价格传导。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下半年国内通胀的压力也非常大。
央行今年以来,两次降准,两次降息,第二次降息令市场有些意外,央行数量与价格工具齐动,货币政策明显进入到宽松通道。对于今年的第二次降息,市场解读很多,如促经济增长、提振股市、减少地方债务负担等,但是我更注重降息与利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二季度的GDP为7.6%,我认为这是合理的增长速度,因为年初我判断中国的经济增速有可能回落到7.5%左右,正常来说,国内经济增速略有下滑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也有限,但是央行今年的第二次降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欧洲的救市政策相配合,而与自身的节奏有些偏离,虽然有国际战略的意味,但后期对国内的通胀快速上行作用会非常大。
从理论上来说,由于连续的降准和降息,国内的通胀情况会在今年10月前后变得非常复杂,一是前期释放的货币会逐步产生集合效应;二是在新通胀环境下,房地产价格的不确定性为此轮通胀增加了危险性,所以未来央行继续动用价格工具应倍加谨慎,预计10月以前再次降息的概率比较低,但不排除降准的可能。从国内国外的央行政策与大宗商品的市场的价格表现来判断,可以说通胀的脚步又再次逼近,国内市场在通胀的反复冲击下,矛盾不断累积,风险也在不断提高。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于期货日报,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