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因受美国中西部周末持续高温干燥天气以及机构多头持续加仓影响,玉米过去一个月累计上涨超过50%,小麦期价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约33%,大豆逼近2008年历史新高,豆粕则再次创下历史新高。鉴于世界粮价已打破下跌趋势,分析人士认为,与粮价和国际油价关系密切的国内CPI涨幅,也可能随之回升。
国际粮价飞涨
近期,因市场担忧美国中西部地区持续的干旱天气将减少收成,机构多头持续加仓,玉米、大豆和豆粕的期货价格连续上升,其中玉米过去一个月累计上涨超50%,小麦期价今年来累计上涨约33%,大豆逼近2008年历史新高,豆粕则再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上周发布的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大幅下调美大豆和玉米单产及新作期末库存。美国玉米及大豆优良率创出198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玉米即将步入收割期,当前的干旱对玉米影响更为严重。该机构对于玉米的单产预估由6月份的166蒲式耳调降至146蒲式耳。
华创证券宏观分析师华中炜表示,上述数据低于之前的市场预期,反映之前产区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市场短期焦点集中于灾害引发减产预期,导致粮价强势。
或不会出现粮食通胀
据海关总署本月10日发布的进口重点商品数据显示,1~6月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19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谷物中,玉米、小麦和水稻等三大主粮进口量激增。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小麦进口197.6万吨,同比增618.8%;玉米进口187.7万吨,去年同期进口仅2.5万吨;稻谷和大米进口9 7 .3万吨,同比增217.1%;大麦进口135.0万吨,同比增100.9%。鉴于世界粮价已打破下跌趋势,分析人士认为,与粮价和国际油价关系密切的国内C PI涨幅,也可能随之回升。
华中炜表示,伴随前期CPI和PPI的连续下行,必然会出现企业盈利下降、经营状况恶化,此时出现对这种“类通缩”现象的担心是正常的,“但我们更应当向前看,关注于未来物价的即将见底和见底之后回升的时间和力度,以及这种预期的回升可能对政策空间的挤压。”
但他同时也表示,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的两种主要农作物小麦和大米的供应仍相对充足,虽然受世界范围灾害影响,价格可能有所上涨,但考虑库存调节作用,出现粮食通胀冲击的可能性并不大。
文章来源:慧通综合报道转载,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