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2年8月26日,记者到济南棋盘街菜市场买菜,黄瓜3.5元一斤,芹菜2.5元一斤,一小绺香菜2元,低于1元的菜很少。
“菜咋这么贵啊?”记者随口说了一句,“现在是菜都贵!”女摊主理直气壮。市民也普遍反映近期菜价较高。据农业厅相关部门介绍,近期菜价高主要是因为今年入汛以来,全省蔬菜主产地皆受洪涝灾害影响,产量减少,再加上人力等成本上涨所致。
农产品市场价格涨涨跌跌是正常现象,大大小小的波动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也常常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那么农产品价格起伏有没有规律性?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怎么看?记者就此类问题采访了省委农工办副主任、农业问题专家刘同理。
刘同理说,据长期观察,当前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两个规律性特征,一是农产品价格每年都会出现中等以上幅度的波动,既有季节性波动,也有周期性波动;二是农产品价格呈现底部逐年抬高趋势,也就是老百姓感觉到的农产品越来越贵。
刘同理认为,从理论上讲,商品的价格波动是市场运行的自然属性,是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价格波动的幅度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弹性,弹性越小波动幅度越大,因为农产品供求弹性比一般商品小,价格波动自然就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波动就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发展。
农产品价格底部逐年抬高,是成本推动的结果。这些年,农用生资价格、人工工资、运输费用和销售成本的大幅持续上涨,推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但农民并没有从价格上涨中得到多少实惠。据典型调查,我省一亩普通大棚一年收入约1万元左右,耗费物质成本6千多元,农民只赚了3千多元的人工费,不足外出打工两个月的收入。因此,在社会各类商品普遍涨价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的适度上涨,既有其合理性,也是广大农民的利益所在。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些年虽然我省乃至全国农产品产能有了很大提高,但需求的增长大于产能增长,如,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达到2500万吨,而产量只有1000万吨,棉花供需缺口达100多万吨,大豆产量只占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其他农产品总体上处在紧平衡状态,气候或外部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容易引起市场的过度反应。与其他商品不同,农产品生产是自然再生产过程,虽然随着科技进步,反季节作物已有大的发展,但总体上农业生产仍然没有摆脱气候和季节的约束,农产品供求出现季节性波动是正常的。
由于我国小农经营的现状,信息不对称,生产环节缺乏调控手段,农民安排生产呈发散状态,“一家多业、一户多品”,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品种上虽然样样俱全,但总量上难以形成商业规模,容易造成农产品结构性短缺。
虽然每年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频率增加,但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农产品波动并不大,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一直比较平稳,经常出现波动异常的是葱姜蒜、小杂粮以及猪肉价格,但持续时间较短,这既有人为炒作的因素,也有行业内所说的“大年小年”、“挣三年、赔三年、不赔不挣又三年”怪圈的影响。但价格不管怎么波动,其供应一直比较平稳,有供应作保障,价格异常波动就不会持久。
有很多业内人士把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归咎于流通不畅,刘同理认为这是不客观的。就目前来讲,我省是全国农产品物流最发达的省份,不仅供销社、商贸企业、交通运输、邮政物流、粮食系统等五大流通体系遍布全省,基本覆盖了所有乡村,而且各类农产品市场建设、农超对接等也是全国最好的,实事求是地说,我省农产品流通总体上没有障碍,流通问题不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元凶”。
刘同理建议,要科学选择政府调控时机,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是弥补市场缺陷,要遵循市场规律,给市场以自我调节的过程,不要喧宾夺主、不宜出手过快,要冷静观察、沉着指挥,防止市场还没恐慌政府先恐慌的现象,避免因调控过激出现“谷贱伤农”、“谷贵也伤农”的情况。
把控制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作为管理通胀预期的重点。农用生产资料作为上游产品,对下游产品价格具有传递和放大作用。据专家测算,上游产品价格对下游产品价格的放大倍数是3—5倍。因此,只有较好地控制住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才能保证农产品价格的平稳。
农民和市场经营者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双重风险,他们在无法抵御的情况下,会把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刘同理建议政府要加大农业保险推进力度,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补贴标准、拉长保险链条,把政策性保险延伸到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保持市场稳定。
创新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农超对接”等各种直销模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订单经销,使生产和销售环节可预测、可控制。在生产旺季,对大宗农产品可采取政府采购的办法,平抑物价。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转810 业务QQ:19419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