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不到一个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两度出手调控食用油价格:7月底,约谈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两大巨头,希望两企业食用油品牌能保持价格稳定。8月13日,召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鲁花集团、九三油脂集团和汇福粮油集团等5家小包装食用油企业进行谈话,要求上述5家企业建立食用油价格报告制度,定期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食用油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与4月1日相比,8月16日,纯花生油、纯菜籽油全国日均价分别上涨12.8%、5.1%。此前价格较为稳定的大豆油价格近日也出现上涨迹象。
对外依存度高推动涨价
不光行业巨头,各地中小型食用油生产企业也纷纷进行价格调整。7月底,山东金胜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营业部孙晓对记者说,该公司拟对食用油价格微调,这次涨价主要是为了“平本”。她希望能够通过政府补贴,减少税收等降低企业成本,维持价格平衡。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国内食用油零售价格持续上涨主因是受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等主要油脂油料出口国气候异常影响。“这些国家的干旱是因素之一,另外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大豆等农作物加工乙醇生物燃料也导致原材料持续短缺,我国油料供给是垄断供应,因此国际油脂原材料短缺可直接传导到国内价格。”他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作物年度开始至今,美国共有33个州的1628个县被定为受灾区,其中1496个县是干旱受灾区。
记者查阅国家农业部网站公布的2012年1—6月份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食用植物油进口379.8万吨,同比增18.6%。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已由本世纪初的60%下降到2011年的38%左右。
对外依存度高推动了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此外,孙立坚还认为,国际流动资本对大豆等农产品的金融投机,也将助推国内食用油价格高涨。
花生油的原料困境
本轮食用油涨价潮中,消费者最经常选择的花生油价格上涨尤其明显。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到7月30日,纯花生油全国日均价格涨幅超过10%,较去年同期上涨近20%。
中粮集团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中粮”)公关新闻部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书面材料显示,花生油涨价原因主要是“基于成本压力,中粮福临门花生油经销商价格调整于7月中旬开始,调整后的价格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基本持平”。而对于未来是否还会涨价,中粮方面称:“受到气候条件、原料供给、竞争环境、供需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未来的行业价格趋势很难进行简单的涨跌判断。”
卓创资讯分析师张志华指出,原料价格高和供应不足只是花生油涨价的部分原因。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解释:“目前我国花生处于断档期,离花生上市还有一个多月,因此正面临库存的压力;其次,食用油销售面临中秋、国庆传统的销售旺季,需求恢复,这是每年都会遇到的涨价压力。”
每年5月以后,我国花生难以在常温下储存。没有冷库的贸易商都在这个时候出货,大量花生集体上市,最终导致价格下跌。而到了8月,上一年花生消耗殆尽,新花生尚未上市,花生的价格又会上涨。
然而现状是,拥有大量花生存货的合作社和收购商一边看着花生油涨价,另一边已做好了赔钱的准备。“因为有很多花生是去年收购的,当时价格比现在高,现在出售,就会亏钱。”但如果不卖,也很难见涨势,河北唐山滦县天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宋天罡预估今年新花生价格与去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他所在的河北唐山地区,花生种植面积与去年相比增长了20%。“如果无大型灾害,今年长势不错,应该是个丰收年。”
采访中,多家餐饮企业表示其营业状况并未因为食用油涨价而受到影响。上海家乐福一位负责人也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本轮花生油价格上涨,对销售暂未产生明显影响。
但对于普通消费者影响显而易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中提到7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78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5.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7个百分点。
治本:打破垄断格局
面对涨价潮,8月中旬,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金鼎食用油不涨价,同时调整产品策略,加快进入市场的速度。中储粮油脂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表示,在此前推出大豆油、菜籽油的基础上,将于近期推出金鼎食用调和油,并加大对销售渠道的投入。金鼎食用油的5年目标由90万吨调整到120万吨,届时将占到国内约15%的食用油市场份额。
虽然金鼎品牌对消费者来说是张陌生的面孔,但央企背景的品牌入市,被寄望以市场手段促价格稳定、完成国家调控使命。不过,多数分析人士表示,中储粮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引导价格的话语权,是否能抑制价格上涨,还有待观察。
另一方面,虽然发改委一个月内两次约谈食用油企业,但这一举措的效果依然难以乐观。
“当今食用油市场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垄断市场,这一市场不会出现如家电厂商一样对消费者有利的杀价行为,”孙立坚说,“这些措施要制止涨价很难,拿价格报告制度来说,如果企业报告显示,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上涨,就依然有充足的涨价理由。”
“治本的方式应是打破垄断集中的格局,而不是仅仅通过价格报告制度来告诉消费者,涨价的源头在哪里。”孙立坚说。
文章来源:慧通综合报道转载于中国网,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