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3年是全球大豆由紧平衡转向基本平衡的一年,主要标志是全球主产国和进口国的库存得到一定补充,但是阶段性和地区性的库存偏紧格局还存在。随着2014年上半年南美、下半年北美丰产预期的进一步增强,2014年将由基本平衡转向过剩。国内也正面临大豆供需平衡的重构过程,不过年末岁初,大豆收储改直补、进口蛋白粕退运、现货粕供应仍然偏紧等事件又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豆粕价格短期或有反复但中长期弱势难改。
大豆收储改直补,利于内外大豆市场价格回归
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储机制,初衷是保护农民利益。大豆临储政策实施6年来,因为有最低保护价的存在,使得市场形成惯性思维,由此造成的主要弊端是:1、扰乱了市场价格体系,政策托底增加了农民销售预期,加工企业难以为继,有市无价,购销两难;2、国际大豆价格下跌时,对低价进口大豆需求加大,而大量国产大豆流向国储仓库;3、种植成本刚性上涨,增加了国家收储成本,同时农民种植效益也没有得到保证。
国家将临储改为直补传言在今年11月份临储政策出台前就已流传甚广,主要是由于内外价差过大、国储库存较高、商品储存需求减弱等因素。不过政策变化对供需考量的两难使得12月末才出台,这意味着2013年的临储还将按计划到4月底结束,直补2014年秋季实施,时间上有了缓冲期,易于政策制定。
收储改直补,由以前的价格数量调控改为价格调控,一方面减轻收储压力,另一方面弥补农户种植收益,有利于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稳定和供给。影响有三:
1、大豆玉米同地竞争,目前种植收益每亩相差约250-300元/亩。如果直补能够直接弥补农户这部分机会收益,将会使得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2、大豆价格由市场形成,会使得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在属性上的差别减弱,国产大豆或将重新回归油用豆属性,或者采用油用豆作为定价基准。
3、直补方式及金额现在未定,具体效果现在还不确定。
整体看,大豆实施直补后,大豆定价体系将更为灵活,内外盘价差将收敛,国内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将提升,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将上升,供应亦呈恢复态势。
大豆进入增产周期,中长期供应充足
长周期下,全球大豆进入供需同步稳定增长周期。2011/12年度世界大豆市场主要三大供给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分别减产640万吨、880万吨和890万吨,直接导致全球当年度大豆总产量同比减少2477万吨,减产幅度高达9.39%,结束金融危机后的三年增产期。更长时间看,近20年来,除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08/09年度之外,全球大豆产量基本遵循“三年增一年减的”四年周期规律。本轮周期的增产年度覆盖12/13、13/14、14/15,减产年度或在15/16年度,因而当前我们处于产量上升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出意外还将延续到下一年度。
四年周期是面积与天气的共同结果,一旦两者在不利方向发生共振,即为大幅减产之年,如03/04、07/08和11/12年度。面积是价格的结果,天气则影响单产。
综合三个主要的大豆生产国,美国增产,南美面积继续大幅扩张,全球13/14年度大豆总产量较去年相比将继续增加1700万吨以上,其中600万吨来自美国,600万吨来自巴西,500万吨来自阿根廷。
美豆销售强劲,库存转移逐渐结束
美豆13/14年度出口需求强劲,至2013年末销售已经接近完成。相比往年同期,销售进度明显加快。原因有二,一是受益于去年美豆减产导致的低库存水平,二是美豆上市前较低价格对买盘的吸引力增强。随着美豆加快装船付运,库存在中美两个市场搬家,当前美平格能够坚挺在1300美分附近震荡,并未因丰产压力而下跌,主要还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每年美豆出口销售季,价格都要拉高,主要还是为了销售服务,只是遇到欠产年份,节奏上是直接上涨,如果遇到像今年这样的丰产年份,节奏是则变成是震荡抗跌。点价需求使得每次下跌都会吸引买盘介入,因此需求是支撑近期美豆的主要因素。但进入1月份后,一方面美豆没有销售压力,点价需求转弱,另一方面库存压力逐渐转至国内,因此基本面因素不支持国内豆类品种走强,前期是供需两旺,后期一旦需求转弱,价格破位下跌概率将大幅上升。
国内库存初步得到补充
国内1-11月共进口大豆560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5250万吨有所增加,但增幅有所减缓。按市场年度计算,去年10月至今年9月,中国共进口大豆5986万吨,低于USDA在去年底预估的6300万吨。13/14年度USDA预计中国进口大豆为6900万吨,目前看难以达到,中国油脂消费增速平缓,大豆进口增长需要通过减少菜籽和棕油来实现,这三者间的价格比值就显得尤为关键。至2013年底,港口库存维持在500万吨左右,相比12年至13年一季度的持续净消耗,库存部分得到补充,但还没有达到充裕程序。
豆粕一季度或现季节低点
供应压力下,豆粕在油粕中的贡献将整体回落,从最新的油厂报价结构看,1月3900以下,2月3800以下,3月3700以下,4月3600以下,5月3500以下,下半年3400以下,月低100元/吨。可见油厂对未来粕价持较为悲观的态度,现货价格逐渐向期货价格靠拢,基差回落将是大概率事件。受到港量增加影响,至2013年12月底,大豆油厂库存回升至273万吨,油厂豆粕库存增加至50万吨,豆粕已销售但未执行合同量同步攀升至250万吨左右,其中主要是远期基差合同,多数对应明年5、6月份后交货。从这一点看,M09加200至250元左右升水或是现货市场认为的明年豆粕现货价格的底部,约为3300-3400左右,较目前的3900还有500-600元左右的跌幅。
结论:
13/14年度全球大豆全球供需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供应宽松的周期,中长期看价格对库存变化的敏感性将大幅提高。13/14年度顺利增产导致库存再度大幅增加,则必然会对全球大豆价格产生较大压力。国内市场,由于到港量逐月上升,港口库存正在逐渐恢复,加之国储改为直补后国产大豆价格更为市场化,预计整体2014年大豆应呈疲弱走势。
豆粕供需中长期还将保持同步增长,短期因素对价格的扰动还将增强,不排除在天气或阶段性供需失衡等因素刺激下,豆粕价格还有反弹可能,但中长期看庞大的压力将使得2013年油厂压榨利润丰厚的好时期结束,现货价格或将回落至3400一线。
作者简介:陈钟,金融学硕士,现任南证期货研发部经理,兼投资咨询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宏观、股指和油脂油料。担任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江苏财经广播、江苏卫视、江苏教育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节目嘉宾,在多家报纸公开发表文章多篇;有多年行业经验,擅长服务企业客户。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垂询交流!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