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由农业部正式发布,明确了“十三五”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和主要任务。《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猪生产保持稳定略增,猪肉保持基本自给,规模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户成为生猪养殖主体,生猪出栏率、母猪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
综合考虑各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规划》确定了生猪生产的区域布局,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四个区域,要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分类推进,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区养殖总量大、调出量大,是稳定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约束发展区主要是京津沪和南方水网地区,生产发展空间受限,未来养殖总量保持稳定,发展现代生猪产业;潜力增长区在环境承载力、饲料资源、地方品种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猪肉产量增加的主要区域;适度发展区生猪养殖基础薄弱,主要是发展优质高端特色生猪产业。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表示,长期以来,我国猪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但是,当前生猪养殖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制约条件增加,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一些地方和养殖场户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发布《规划》,对破解制约当前生猪生产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步熨平“猪周期”、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马有祥表示,针对反复发作的“猪周期”,《规划》主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一是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四是推动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降低生猪养殖风险,稳定养殖收益。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业务QQ:2558423210,信息咨询:18030645652,18030401775